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中的自由

曹雅欣

自由,在传统文化里并未缺失,在国学里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道法自然”,意思是: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紧密、更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强烈。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以如此瑰丽的笔墨哪里仅仅是在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这“乐”,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中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陃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是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朝堂之艰险、宦海之沉浮、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制度禁锢、官场奴役、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于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自由的人生。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比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

(有删改)

1.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没有蕴含所说的国学中的“自由”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强调学生应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成为文武兼备、人格和谐的人。

B. 庄子在梦中幻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感到舒适自得,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

C. 荀子提出“礼法并举”,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认为在尊重礼义法律的基础上,百姓能自然为善生活自在。

D. 辛弃疾离开官场后,为排遣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压抑,写下了大量田园词,抒发了个人的闲情逸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中的“道”,就是道家的生命理想中的自由。

B. 颜回的“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就是儒家对自由的追求的典型表现。

C. 法家的“明法度”与自由的本质并不矛盾,而是为了“有秩序”的自由。

D. 若一个人的灵魂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他的灵魂就真正具有力度和艺术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主张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主张出世无为的道家,在内心和精神层面,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一致的。

B. 国学中的自由随处可见,且呈现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心的自由,就是由自己获得的一份轻妄自在。

C.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现实社会是有严格秩序的,但心可超越现实,是没有限制的。

D. 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土人重压时的释放,都是自由的表现形式,是人获得自由的真实写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②。卒。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B.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C.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D.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 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顿首”中“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后抬起。

D. “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真富有正义感。元末盗贼四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B. 何真战功卓著。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在反击熊天瑞的进攻时大获全胜;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

C. 何真识大体,顾大局。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上印 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D. 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不久又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译文:

(2)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8-9题

定西番

牛 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8. 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三句。(5分)

答:

9. 本词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 ”。

(2)《论语》中,孔子认为无论见到“贤”与“不贤”都应有所得的两句是“ ,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请在选定的题号后打勾。)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沈二哥加了薪水

老 舍

四十来岁,扁脸,细眉,冬夏常青的笑着,就是沈二哥。走路左脚迈出,右脚得想一会儿才敢跟上去。

自幼沈二哥就想作大人物,到如今可是还没信儿作成。他谨慎,老于世故,并不是怎样的惊天动地,还总是受着压迫。

只有一点安慰——凡事他都“想想看”,躲开了许多钉子。真的,嘴按在沙窝上,不疼,怪憋得慌。躲开了许多钉子也躲开了伟大,安慰改成了失望。

对家里的人,他算尽到了心。可是他们都欺侮他。太太又要件蓝自由呢的夹袍。他照例的想想看。

“想想看,老想想看,”沈二嫂挂了气:“想他妈的蛋!你一辈子可想出来什么了?!”

沈二哥的细眉拧起来,太太没这样厉害过、野蛮过。他不便还口,老夫老妻的,别打破了脸。太太会后悔的。

可是一两天了,他老没忘了她的话。那好象是一个启示,一个提醒,一个向生命的总攻击。这不是压迫,不是闹脾气,而是什么一种摇动,象一阵狂风要把老老实实的一棵树连根拔起来,连根!他仿佛忽然明白过来:得干点什么,要干就干,再没有想想看。

是的,马上给她买自由呢,没有想想看。生命是要流出来的,不能罐里养王八。不能!三角五一尺,自由呢,连价钱也不还,劲儿!沈二哥的平腮挂出了红色,心里发热。生命应该是热的,他想,他痛快。

“给你,自由呢!”连多少钱一尺也不便说,大丈夫气。“你这个人。”太太笑着。

衙门里同事有三个加了薪。沈二哥决定去见长官,没有想想看。沈二哥在衙门里多年了,哪一件事,经他的手,都没出过错。加薪没他的事?不可以!他挺起身来,自己觉得高了一些,去见司长。

“司长,我要求加薪。”没有想想看,要什么就说什么。这是到伟大之路。

“沈先生,”司长对老人儿挺和气,“坐,坐。”

没有想想看,沈二哥坐在司长的对面,脸上红着。“要加薪?”司长笑了笑,“老人儿了,应当的,不过,我想想看。”

“没有想想看,司长,说句痛快的!”沈二哥的心几乎炸了,声音发颤,一辈子没说过这样的话。

司长愣了,手下没有一个人敢这样说话,特别是沈二哥;沈二哥现在一定有点毛病,也许是喝了两盅酒,“沈先生,我不能马上回答你;这么办,晚上你到我家里,咱们谈一谈?”

沈二哥心中打了鼓,几乎说出“想想看”来。他管住了嘴:“晚上见,司长。”他退出屋。什么意思呢?不过,真要是……沈二哥的脸慢慢白了,嘴唇自己动着。

他决定到司长家里去。

司长真等着他呢。很客气,并且管他叫沈二哥。

“司长叫我干什么?”

“没事,谈一谈。”

“你在衙门里有十年了吧?”司长问,很亲热的。“十多年了。”

“还愿往下作?”司长笑了。

沈二哥回答不出,觉得身子直往里抽抽。他的心疼了一下。

司长思索了会儿。“咱们差不多。没有想想看,你说的对。咱们都坏在想想看上。这不是活着,是凑合。”司长的眼中露出真的情感。

沈二哥的嘴中冒了水。“司长,对!其实……”他再找不到话,嗓子中堵住了点什么。

“说真的,当你说想想看的时候,你想什么?”“我?”沈二哥要落泪:“什么也不想,只是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当我一说那三个字,我就觉得自己小了一些。同时我管这种不舒服叫作压迫。我抓不到什么,只求别沉下去,象不会水的落在河里——”

司长接了过去。“什么事都先从坏里想,老微笑着从反面解释人家的好话真话。”他停了一会儿。“今天你在衙门里总算有了劲儿,”司长又笑了笑,“但是,假如不是遇上我,你的劲儿有什么结果呢?我明天要是对部长有劲儿一回,又怎样呢?”

“事情大概就吹了!”

“沈二哥,假若在四川,或是青海,有个事情,需要两个硬人,咱俩可以一同去,你去不去?”

“我想想看,”沈二哥不由的说出来了。

司长哈哈的笑起来。“沈二哥,别脸红!头裹在被子里咱们才睡得香呢。沈二哥,明天我替你办加薪。”

“谢”堵住了沈二哥的喉。

(原载1934年11月《现代》,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沈二哥凡事都要“想想看”,这是他的心态,也是他的习惯,他乐于此道,也因此很少碰到钉子,这使他感到安慰。

B. “他不便还口,老夫老妻的,别打破了脸。太太会后悔的”,一方面表现了沈二哥在“想想看”的影响下形成了怯懦性格, 另一方面,赞扬他有宽容之量。

C. 司长的话“头裹在被子里咱们才睡得香呢”是对旧时代下层知识分子生活处境和处世心态的形象化描述,这类人包括司长自己。

D. 沈二哥衙门里有三个同事加了薪,他们的工作能力比不上沈二哥,沈二哥在衙门里十多年了,办事从没出过错,加薪却没他的事。

E. 司长面对沈二哥要求加薪时的强硬态度,出人意料地和气,并在自己家里与沈二哥真情交流,谈话里面有浓重的“同病相怜”的意味。

(2)沈二嫂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大量使用了人物对话,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6分)

答:

(4)请简要概括沈二哥的性格牲,并探究其性格形成的原因。(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玩家王世襄

童涵冰

骑马架鹰、玩转京城,在晚年自嘲“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的王世襄在1939年遭逢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转折——母亲病逝,这个噩耗似乎让王世襄在顷刻间变得成熟,他深感自己这几年将有精力都花在了“玩”上却忽视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而叫他们伤心。于是,他决定放弃从前一切用来玩乐的物什,或送给好友或挪作他用,以潜心攻读来告慰母亲的殷殷期盼。其实王世襄的母亲金章亦非等闲之辈,她的一手小楷颇得晋唐风韵,擅长国画又以鱼藻闻名于世。毫无疑问,她深厚典雅的艺术涵养也对王世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年王世襄在燕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的论文题目便是“中国画论研究”。

在燕京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之后,王世襄南下谋生,但却未能如愿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得到理想的工作——因为傅斯年的一名“燕京毕业的不配到我们这里来”,年轻的王世襄遭到了一次小小的打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王世襄从古代建筑到“大木作”“小木 作”开始最终落实到古代家具的研究,尤其是对明清家具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继而走上了他不同寻常的收藏之路。

“我没有收藏书画,没有收藏瓷器,没有收藏玉器,更没有收藏青铜器,因经济所迫,对这些都不敢问津,只是用几元或十元的价钱,拾掇于摊 肆,访寻于旧家,人舍我取,微不足道,自难有重器剧迹。在收藏家心目中,不过敝帚耳,而我珍之。”所谓收藏,一凭自己爱好,二靠一双慧眼,三是肯花力气,再加上一点审时度势的机灵便万事具矣,而那锦衣华服的劳什子不过都是浮云。一辆破自行车,一身草根打扮,便足以成就一个名副其实的收藏家。“逢年过节我都出门,骑辆车,近在九城,远到郊县,那时候连‘打鼓的’都跑不过我,我的车一次能驮两把椅子或一只小型桌案,受的累不少。找着有价值的东西真高兴,忘了疲劳。遇到人家不卖或我买不起的时候就拍照或描绘,碰上不理解我的人还得说好话,赔笑脸。“王世襄的快乐也许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但正所谓”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内心的充实让王世襄体会到了巨大的满足,那既在收藏的过程中也在那些与“宝贝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

很多人在采访王世襄时都会问他将收藏的80件明代家具悉数捐给上海博物馆是否会有些不舍?王世襄的回答干脆而简明:“不会。”此话不假,正所谓“由我得之,由我遣之”,这些曾令王世襄在感官上获得莫大愉悦,而这些“宝贝们”也将因捐赠而得到更加稳妥的归宿。千金散尽,王世襄只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念想,那便是他和夫人袁荃猷买菜时用的一只小筐,作为两人几十年来相濡以沫的见证。

“文革”爆发,拖着久病未愈的身体,王世襄被下放到了湖北成宁,每天都需要蹬着三轮车往返30多里地运水泥。虽然潦倒至此,王世襄也咬牙坚持挺了过去,并且还在这些困顿的岁月中完成了《竹刻鉴赏》《髹饰录解说》等重要著作。痛苦自不必多说,他甚至一度希望 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终结这些可怕的灾难,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守,选择了相信希望——夫人袁葵猷无悔的陪伴给了他莫大的勇气,还有他内心对于文化执着的热爱以及强大的信念都促使他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看淡世态、坦然面对。“‘三反’冤狱,故宫除名,‘五七’扣帽,不仅敝帚之不如而直弃同敝履矣。大凡遭受极不公正待遇者,可能自寻短见,可能铤而走险,罪名同为‘自绝于人民’,故万万不可。我则与荃猷相濡以沫,共同决定坚守自珍。自珍者,更加严于律己,规规矩矩,堂堂正正做人,惟仅此虽可独善其身,却无补于世,终将虚度此生。”

时间和历史都证明王世襄的坚持是正确的。2003年,王世襄因其在明代家具研究和收藏方面的突出成就而荣获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可他并没有把命运的垂顾看作理所当然,而是懂得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这样的收获,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10万欧元的奖金捐赠给了“希望工程”,在福建修建了“武夷山市中荷友好小学”,期望将文化的火种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传递开来。

相关链接

①王世襄(1914.5—2009.11),字畅安,祖籍福建省福州市,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市井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玩物并研物,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百度百科)

②他治学不走熟路;兴趣或爱好罕见地广泛……我年略长于王先生,在北京住六十年以上,见闻中学术界的人不少,还没有一个既读(说文解字)又养鹰兼半蛐蛐的。此之谓天生的奇才,世间罕见者也。

(张中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王世襄从幼年到壮年都爱玩,但在他母亲去世后,他认识以自己是在浪费精力,遂决定潜心攻读以告慰母亲。

B. 王世襄后来从事并热爱文物收藏工作,也许与他从小爱玩的天性有关系,但更离不开母亲 深厚典雅的艺术涵养的影响和熏陶。

C. 正如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样,王世襄南下求职受挫,于是转向对明清家具的研究,从而走上了收藏的道路。

D. 王世襄之所以痴迷收藏,最主要的原因是收藏能够给他带来内心的充实和巨大的满足,他是乐在其中的。

E. 全文以收藏为重点,围绕收藏来刻画人物,强调王世襄所抱持的生活态度、拥有的生活情趣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2)从文章来看,作为收藏家的王世襄先生有着怎样特殊的收藏观?请简要分析。(6分)

(3)如何理解“自珍者,更加严于律己,规规矩矩,堂堂正正做人,惟仅此虽可独善其身,却无补于世,终将虚度此生”这句话?请简要回答。(6分)

(4)王世襄从小爱“玩”,“骑马架鹰、玩转京城”,让市井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玩”出了学问,“玩”出了文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请结合王世襄先生的事例,谈谈你对“玩”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陈子龙 ,但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死。崇祯十四年柳如是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钱谦益。

②有 的合伙人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共同的目标和梦想是建立团队的重要一环,是创业的原动力。

③夫妻二人在表演中 ,一个生动活泼,形象传神,一个琴艺超群,托腔保调,两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A. 志同道合 情投意合 珠联璧合B. 珠联璧合 志同道合 情投意合

C. 情投意合 珠联璧合 志同道合D. 情投意合 志同道合 珠联璧合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空间站中长出的红生菜是此前“龙”号宇宙货运飞船送来的,它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的“蔬菜盒子”里,是由位于美国威斯康星的麦迪逊轨道技术中心设计出来的。

B. 古装玄幻仙侠剧《花千骨》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 的“东方彧卿”的扮演者张丹峰俘获。

C. 据《光明日报》报道,今秋开学,江苏扬州梅岭小学将在三到六年级开设哲学课,所 用教材将由该校老师和外聘专家共同编写。

D. 这些网络音乐产品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已被列入网络音乐管理黑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提供。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众所周知,昆曲的繁荣是与众多作家、学者的全力投入分不开的, ,昆明便无奈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寂之中。 ,只知道按照日益僵化死板的规范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毫无新意的作品。

A. 待到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消逝在历史的地平线以外 前代大师 的艺术水准是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的

B. 等到地平线上消逝了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 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

C. 待到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消逝在历史的地平线以外 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

D. 等到地平线上消逝了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 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是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的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决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①

。因为虽然白天的温度仍有三十几度,② ,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有十多度。阳光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③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日益增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17.下面是长沙市首届“邻里节”的获奖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所有功效“神奇”、营养丰富的食品,在中国都有着巨大的群众基础,也就有了巨大的市场号召力。从燕窝阿胶到螺旋藻,从虫草极草到玛卡……最近的热门无疑是黑枸杞。黑枸杞是青海草原上常见的野生植物。在青海格尔木草原,几千盗采者近乎疯狂地涌入牧民草场采摘黑枸杞,连警察都不怕。而他们疯狂的动力就是,近年来黑枸杞的市场价值节节攀升。8年前,它的身价还是每斤几百元,但到现在,直线上涨到“最高万元一斤”。难怪这些人铤而走险。这其实是部分商家的“精心策划”,让它从草原野果变身为“圣果”。

针对上面材料,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语文答案

1. A(所谈的自由为精神层面的自由,而“六艺”说的是行为上的内容。)

2. C(A项,原文说的是“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即老子的观点“道法自然”最接近自由的状态,所以不能说“道法自然”中的“道”是自由。B项颜回在“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中“不改其乐”是对自由的追求,而“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不是儒家对自由的追求;D项,应存在一个前提“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

3. A(“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一致的”错误,文中说的是“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

4. D

5. C(“顿首”中的“顿”是以头叩地的意思,“顿首”是指头叩地即起,没有“稍停一会儿”的意思。)

6. C(“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的不是何真,而是他的都事刘克佐。)

7. (1)赣州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要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战作战。天降大雷雨,熊天瑞船上的樯被折断,何真(趁势)击退敌人。(关键词引、图、折、击走各1分,大意2分)

(2) 就像窦融、李勣这类人,拥有重兵占据险要地势,卓然特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正的君主不屈服。(关键词属、据险各1分,大意2分)

8、【答案示例】运用点面结合手法写景,(1分)“紫塞月明千里”从大处落笔,从“面”的角度写出了北方边塞的辽阔荒凉,是后句的大背景;“金甲冷,戍楼寒”从“点”的角度进行特定,突出戍卒身上的盔甲之寒意和戍楼的凄冷。(2分)背景的宏大与金甲、戍楼的渺小形成对比,突出征人的凄冷难耐之感,为写“梦长安”打下了基础。(2分)

9、【答案示例】采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的手法。(3分)上片借“紫塞”“月明”等戍地之景,营造荒凉凄冷的意境,这样的哀景中寄寓着对故乡的思念。下片中的“乡思”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以景结情,借凄凉的号角、漫漫大雪烘托思乡之情。(3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11.(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他乐于此道”错误。“想想看”里有屈辱与无奈,也有痛苦,他也希望改变,只是由于生存环境的限制,他缺乏突破“想想看”的勇气。B项,“他不便还口……太太会后悔的”主要表现的是沈二哥的软弱,虽也能体现出宽容,但“赞扬他有宽容之量”错误。D项,“他们的工作能力比不上沈二哥”在文中找不到明确的判断依据。】

(2)【答案示例】①沈二嫂的出现,使小说内容由沈二哥的社会生活向家族生活延伸,丰富了小说的内容。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沈二嫂的话是促使沈二哥转变的重要原因,引出后文“买自由呢”“要求加薪”等一系列情节。③沈二嫂的抱怨对沈二哥的怯懦起到衬托作用,她的叫骂触痛了沈二哥的灵魂,引发他释放压抑的渴望。(每点2分)

(3)【答案示例】①对话描写,更易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如沈二嫂的泼辣、司长的和气等都在对话中得以体现。②大量使用对话,以对话为基点,建构故事情节,使小说结构更为紧凑。③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显得具有生活气息,行文真实、自然。(每点2分)

(4)【答案示例】性格:①软弱、怯懦,工作和行为不敢出格,受到家人的欺侮他也只得忍受。②谨慎,老于世故,不惊天动地,工作中很少碰钉子。(4分)

原因:①下层知识分子生存状况、社会地位所决定。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为了生存下去,只得谨慎行事、忍气吞声。②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上下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所决定,如果有所反抗,就会有被赶走的危险,沈二哥为了保护自己,就必须学会圆滑顺从。(4分)

12.(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解题思路】B项,“更离不开”说法不准确,文章说“她深厚典雅的艺术涵养也对王世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没有具体说在哪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只能说对王世襄收藏文物有一点影响。C项,由原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王世襄从古代建筑的‘大木作’‘小木作’开始最终落实到古代家具的研究,尤其是对明清家具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继而走上了他不同寻常的收藏之路”可知,“于是转向……收藏的道路”错误。E项,“全文以收藏为重点,围绕收藏来刻画人物”表述不正确,不仅介绍了王世襄的收藏经历,还介绍了他的学术研究、家族生活等内容。

(2)【答案示例】①不追求收藏贵重的东西,只寻访于摊肆、旧家,虽是敝帚也自珍。②不认为收藏家应该多么光鲜亮丽,为寻访到喜爱的东西不辞辛劳。③不为收藏所累,享受“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快乐。

(3)【答案示例】这句话是王世襄对“文革”中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反思和总结。(2分)痛苦使得他甚至一度希望结束生命来终结可怕的灾难,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守,选择了相信希望,于是他决定勇敢地活下来,坚守自珍。但在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下,这样仅仅能独善其身,却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和作用。(2分)在王世襄看来,这样是在虚度光阴一,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这句话表明了王世襄在“文革”期间内心的矛盾和痛苦。(2分)

(4)【答案示例】①玩物不能丧志。王世襄爱玩,但他也意识到他的有些爱好是在浪费精力,母亲去世后他变得成熟。②“玩”也能玩出名堂。王世襄爱玩,玩出了文化,成为了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并且获得了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③“玩”也需要勤奋和专注。王世襄在玩的时候专注、认真,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并且不怕辛劳,所以才能成为“京城第一玩家”。④“玩”也要有审美趣味。王世襄爱玩,也玩得不落俗套,他收藏、研究古代家具,事实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每点2分)

13.D【情投意合: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注重“情”和“意”相投合。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思想相同。注重志趣相投合。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

14.C【A.偷换主语,应在“是由位于美国“前加主语”这个盒子”B.结构混乱,前句“古装玄幻仙侠剧《花千骨》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没有表述完事,后面出现新的主语“不少女粉丝的心”,中途易撤造成结构混乱,应把“自”移到句首。D.成分残缺,“含有”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危害社会公德”后加“的内容”。】

15.C【作答此类连贯题,要瞻前顾后。如从“昆曲的繁荣是与众多作家、学者的全力投入分不开的”可知,第一个画线处的主语应与“作家、学者”有关,据此可排除B、D两项;从“只知道按照……”可知前文的主语应是“平庸的后继者们”,据此可排除A项。】

16.【答案示例】①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②可是到了夜晚 ③阴气也在此时兴起(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解题思路】①处,前面的句子是“炎热的夏天已过”,后面又有气温下降的表述,故①处填写的语句的意思应为秋天已经到来;②处,前面是“白天的温度”,对应的应为“夜晚”的温度;③处,前面是“物极必反”,“物”指的是“阳气”,“反”应是对应的“阴气”,结合后面的“阴气逐渐加重”,可知③处应填“阴气在此时兴起”之类的语句。作答此类题,注意前后文的提示和全文的前后照应。

17.【答案示例】构图要素:①两个“人”字组成的“从”字(两个屋顶)。②一颗心(两个弯曲的手)。(3分)寓意:①“从”代表共同创建和谐的邻里关系。②“心”代表邻里之间相互团结,十分和睦。(或:“屋顶”象征和谐的邻里关系;“手”代表邻里之间相互团结,共同创建。)(3分)

【解题思路】作答此类题注意把握图案中的相关内容,比如变形的字母、汉字、数字以及变形的实物等,然后分析这些内容与徽标的使用对象、场合、表达的主题等的关系。本题中的徽标有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两个屋顶,也可以看做是两个“人”字组成的“从”字;下半部分是两个弯曲的手组成的“心”。寓意方面,可以从“邻里节”的意义的角度分析,“从”的意思是随从、跟从,代表的是共同创建邻里关系;“心”表现的是邻里关系的亲密、和睦等。

18、提示:从燕窝阿胶到螺旋藻,从虫草极草到玛卡,国人似乎总是在消费迷信中,从一个陷阱进入了另一个陷阱,并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无以自拔。其实,稍懂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任何一种食品,可以达到其所宣传的神奇效果。

缺乏独立的判断力和理性的自控力,应是消费时代不成熟的表现之一,从而也导致了伪科学的大兴其道。诸如“喝绿豆汤”、“生食鳝鱼”之类的伪养生学,之所以广有市场,就在于很多人没有这种自我判断和保护的能力,把一切消费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都拱手让给了别人。

显然,这跟喜欢跟风和围观的顽疾有关,以至于在不断地重复着“同一个故事”,恰是消费的不理性,使得基本的科学常识得不到普及和尊重,科学素养也始终得不到提高,并给了大量伪科学和虚假宣传可乘之机。诚然,一切商业的欺骗行为,跟行政监管的效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消费者自身的成熟与理性,又何尝不是整个社会成熟与否的基础呢?

现代中国其实非常需要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当社会自发的培育太慢,让欺骗炒作有了空子可钻的时候,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并非是要监管“市场”,而是监管市场中那些本质上不属于市场行为的狂潮。

【参考译文】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年少时英俊奇伟,喜好读书舞剑。元末盗贼四起,何真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何真到元帅府状告他们。元帅收受了王成、陈仲玉的贿赂,反过去抓捕何真。何真逃走居住在坭冈,带兵攻打王成,没有成功。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占据了惠州。何真攻打黄常,黄常逃走,何真杀了王仲刚。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他被提拔为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又被提拔为右丞。赣州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要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敌作战。天降大雷雨,熊天瑞船上的樯被折断,何真(趁势)击退敌人。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在这次之前何真曾两次攻打王成,杀了陈仲玉,但王成最终牢固地守住城池。二十六年,何真又围 攻王成,招募能擒拿王成的人,给予钱财十千。王成的奴仆绑着王成出城。何真给那人钱,下令准备汤镬,催促人烹煮王成的奴仆,向众人大声喊道:“奴仆背叛主人的与他下场相同!”沿海叛乱的人都投降于他。当时中原大乱,岭南与中原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称帝的旧例。何真没有听从。多次派遣使者经海路向朝廷进贡土特产,多次升迁担任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领水军攻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就给何真写信告知他,于是航行去潮州。廖永忠的军队到了之后,何真派遣都事刘克佐到军门献上印章,登记所辖郡县人口、军队和粮食的数量,奉上书表投降。廖永忠将此事报告给朝廷,皇帝赐诏书褒扬何真说:“我想到古代的豪杰,保护境域安抚百姓,来等待有德之君。就像窦融、李勣这类人,拥有重兵占据险要地势,卓然特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正的君主不屈服。这是汉代和唐代的名臣,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呢。而何真你联合数郡民众,竟不费一兵一卒,保证境内平安来归顺,即使与窦、李比又有什么逊色的呢?”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官员前来迎接慰问,于是奉诏于朝。皇帝提拔他为江西行省参加政事,并且下诏说:“你诚心归附,不抵拒王师前行,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何真顿首拜谢。他为官期间非常有声望,尤其喜欢儒术,读书写文章。不久,转任山东参政。洪武四年又受命返回广东,召集以前的部下。事情结束,仍然回到山东。洪武九年辞官。大军征伐云南,皇帝命令何真和他的儿子兵马指挥何贵一同前往,筹划军饷,设置驿传。不久任命何真为浙江布政使,何真后又改任湖广。洪武二十年又辞官,被封为东莞伯,俸禄一千五百石,被赐予世券(世代享有特权的铁券),后去世。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