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校。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在中国统一尚表完成时,有些学者已经在做文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多认同自己是汉人,汉朝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汉朝对中国的意义更是一个共有身份的认同,这是历史上其他朝代未能做到的。
C.和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不同,中国人不分族群,而是以文化来定义。
D.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所以“汉人”这种身份认同 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各地的精英都可以进入统治集团,政权不再是功臣集团私有。
B.汉朝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打下了基础,同时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
C.汉朝政府并没有主动整合全国的经济网络,但当时农村的物品集散机制却无意中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
D.汉武帝时代形成的全国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直到19世纪40年代它才因海运通行被取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时实行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人农村。
B.汉朝的察举制度使 得中央能够汇集全国各地的精英,这在促进中国文化整合方面功不可没。
C.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源于汉代很多学者的努力,如吕不韦、刘安、董仲舒、司马迁等人。
D.在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认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鸳鸯跳 王春迪
海头帮,指的是一帮在码头上靠扛活为生的脚夫,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要命的狠劲儿,练就了一身脚夫的真本事,挤走了旁门外姓,吃起了这碗独食。
老街是鲁中南地区有名的商业集散地,国泰民安、商贸繁盛的时候,那一条条来自江南甚至南洋的货船,黑压压地挤在码头上,远远望去,似鱼鳞般密集。
先装卸谁的,不装卸谁的,都是海头帮说了算!啥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管你多大来头,瞅你不顺眼,让你的货霉在船里、烂在岸上,那都不叫个事儿!
就连老街首富海爷,都被他们整过!
那几年,海爷走南闯北,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年关,海爷设宴备礼,酬谢各条道上的老大们。一忙,就把海头帮的钱老大给忘了!
年后,海爷从南方运来满满三大船的货,有茶叶、药草、布匹、香料、木材……全是些怕湿怕霉的娇贵玩意儿,不想遭遇了连日的雨雪,急着找海头帮卸货,可他们要么以先来后到为由,要么以雨天脚滑为由,磨磨蹭蹭,就是不靠海爷的船边儿。
没办法,海爷这天亲自到钱老大的船上求他,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那时,连接船和陆地之间的是一种一步宽的木板,人在上面走,木板就跟着你弹来跳去,码头上叫它鸳鸯跳,把握不住鸳鸯跳节奏的人,站都站不稳,稍不留神就把你弹到水里去。
得知海爷到来,钱老大还故意在鸳鸯跳上泼了一层豆油。
海爷默默地脱了鞋,然后俯在鸳鸯跳上,爬了上去。
眨眼几年过去,到了咸丰五年,太平军把整个水路截得几乎连条鱼都游不过来,一路上关卡林立。因而各行各业,纷纷改水路为旱路。因为好久都没啥生意,码头上那些个鸳鸯跳,都起了厚厚的青苔。
一日,一条货船劈浪而至。
往年,是先交钱,再卸货。如今哪还管这一套?钱老大这边正和船上的掌柜在袖筒里合计价钱,那边,海头帮的爷儿们在不到两袋烟的工夫,就利利索索将一船粮食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岸边。
这时,有一个轿子,从远处嘎吱嘎吱地晃了过来。轿子里刚露出一个头,钱老大的脸,唰地就绿了。
竟是海爷!
海爷目不斜视地上了船,随后,掌柜站在船板上对钱老大吆喝:“咱东家说了,银子有的是,可要钱老大自个儿来拿才行!”
说罢,眼睛盯着钱老大,手里一杯油,滴滴答答地淋在了鸳鸯跳上!
钱老大望着身旁海头帮的弟兄,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他回过头,牙一咬,鞋一脱,扑通一声跪在了鸳鸯跳上……
进了船,钱老大头别到一边,也不看人,手一伸:“拿钱!”
海爷笑笑,说:“听闻钱老大当年为争这码头当家人的位子,曾从滚水里取铜板,怎一个勇字了得!兄弟们的工钱,就在那个盒子里,够胆量的,你就试试!”
钱老大一瞧,是一个一臂高的盒子,上面露出拳头大的洞,里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
钱老大琢磨着,这里头一定有蛇蝎一类的东西,取吧,保不准被咬;不取,空手下船,咋和快饿死的兄弟们交代?
钱老大心一横,袖子一撸,顿时青筋暴出,伸手就冲盒子去了。手还没到盒子口,钱老大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
忽而,钱老大眼如铜铃,手在里面搅了几圈,啥也没有。
他怒吼一声,盒子一甩,想冲上去对海爷动粗。海爷哈哈大笑,而后大手一挥:“送钱老大下船!”
钱老大被推搡出船舱,刚要破口大骂,可随之而来的景象,闪了他的眼。
岸上,海爷手下的人,正把刚刚卸下来的整船粮食,一袋袋地分给海头帮的弟兄,弟兄们接过粮食时,那曾经硬邦邦的双膝也都软塌塌的了。
下船时,钱老大看脚下的鸳鸯跳,干净如洗。钱老大一声长叹,扭头对着海爷抱了抱拳,大步而去。
几年后,朝廷又重新夺回了水路,随着商道畅通,码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有所不同的是,每每海爷的商船驶进码头,那些海头帮的人,好似迎亲一般,争先恐后地冲上去卸货,甭说啥先来后到,也甭说你财大气粗有多大 来头,只要海爷的船来,统统站一边去!
谁都别委屈,人家钱老大说了,这是他们海头帮的规矩!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此题涂卡)
A.小说中写到码头的几经变迁,太平军拦截水路时,码头生意萧条;朝廷夺回水路后,码头生意兴隆。这深化了作者关于国计民生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斗争主题。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 格,写钱老大掏盒子时“两行热汗已顺着赤红的腮帮子淌进了下巴茂密的胡须里”,表明他外强中干、胆小怕事。
C.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形象而生动,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有时又兼有口语化特点,比如:“钱老大得了脸,还不忘摆回谱。”。
D.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码头生意兴隆时,钱老大用“鸳鸯跳”故意刁难海爷;码头生意萧条后,海爷又用“鸳鸯跳”“回敬”钱老大。你来我往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5.海爷和钱老大这两个典型人物你更喜欢谁?请说明原因。(4分)
6.小说中多次出现“鸳鸯跳”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永玉:这个老头很有趣 邓宗俊
烟斗和斜戴的贝雷帽,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
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
黄永玉一生有很多种奇遇。
生于湘西的黄永玉,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靠着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那时半个中国的人几乎都在流亡路上,江湖潦倒、前途未知,倒是给一个少年人的奇遇拉开了序幕。
在泉州,他在一座寺庙游玩摘玉兰花时遇到他最尊敬的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在江西,黄永玉遇到了画三毛的张乐平;在宣传队,蒋经国和蒋方良喊他的外号“蛮牛”;在杭州,他遇到了久仰的大师林风眠;在香港,他遇到了写杂文的知交聂绀弩。他在香港《大公报》用木刻记录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就趴在他的剧本底稿上死去,上面还留着咳出的血迹。上世纪50年代初他听了表叔沈从文和朋友的劝告,热血沸腾地回到北京,住在大雅宝胡同,邻居正好是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诸先生。文革中,造反学生的皮带抽在背上,他心里数着数,二百四十下,却也把它当奇遇一场。
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个人,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
黄老头捏着烟斗自己答:“ 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
黄永玉很勤奋。
他的屋里常挂着几幅未画完的画。哪怕接受采访时,如果有调整拍摄器材、换磁带、打灯光的间隙,他都会跑去画几笔。
黄永玉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日子好了,也不懒。我的画怎样我不管,反正我天天都在画。”
黄永玉现在只做两样事情。一是读书,没一天不读书;二是工作。一时高兴就画画,画完就悔,赶紧画第二幅填补后悔;不停地后悔,不停地画画。
性格方面,同为湘西人的黄永玉与其表叔沈从文截然不同。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他的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
1948年,黄永玉的作品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赴上海展出。一对年轻的夫妇买下了黄永玉的部分作品,男的叫黄苗子,是国民 党财政部的要人,女的叫郁风,是郁达夫的侄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永玉一直没有收到稿费,他在好友王琦的陪同下,去南京郁风家上门“收账”,后来两人竟成了好朋友。
2004年夏天,乡亲们对黄永玉说,沱江上游有人开了一家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一听,叉起腰:“怎么能这样呢?好,我带几个人去‘搞’他们一下。”居然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他说,爱护自然要像讲卫生一样自觉。
在对自己作品的经营上,黄永玉也很讲究原则。画、书 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驱逐出院!但他卖画所得款项都做了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
(摘自《三峡文学》,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此题涂卡)
A.“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意思是说黄永玉人生丰富多彩,是一个有趣的老头,用任何一个身价来为他定位都显得不合适。
B.黄永玉遇到过李叔同、张乐平、林风眠等各种身份的人,说明黄永玉是个喜好结交朋友、经历丰富的人。
C.文革中,造反学生用皮带抽打黄永玉,他却在心里数抽打的次数,说明黄永玉懂得隐忍和自我安慰。
D.沱江上游有人开化工厂污染了水,黄永玉去把人家的办公室给砸了,这说明黄永玉处理问题不讲策略,只会蛮干。
E.黄永玉买自己的画和书法作品时毫不让价,却把得来的钱都用作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可见黄永玉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
8.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这句话的理解。(4分)
9.黄永玉是一“有趣的老头”,他的“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19分)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曾祖勋,南唐崇文馆直学士。湛幼好学,五岁能为诗,未冠,录所著十卷为《龆年集》。举进士,有声,廷试已落,解褐归德军节度推官。召 还,授右拾遗。端拱初,通判寿、许二州。归宋,伏阁请立许王元僖为储贰,词意狂率,太宗怒。湛坐削职,出知容州。容之戍卒谋窃发者,湛侦知,亟斩之。再迁比部员外郎,知郴、舒二州。湛美风仪,俊辩有材干,曲宴苑中,赋赏花诗,不移晷以献,深被褒赏。
五年春,有河阴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纳贿登第,事下御史台,鞫得懿款云:“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院之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入省告钦若既而懿预奏名授官,未行,丁内艰,还乡里。仁雅驰书索银,形于诅骂。”德方者,卖卜县市,获其书,以告中丞赵昌言,具其事奏白,请逮钦若属吏。钦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鞫,懿易款,云:”有妻兄张驾举进士,识湛,懿亦与驾同造湛门,尝以石榴二百枚、木炭百秤馈之。懿之输银也,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时张驾已死,无与左证。遂以湛受银,法当死,特诏削籍、流儋州。
初,湛之入贡院,懿已试第三场毕,及官收湛赃,家实无物。湛素与梁颢善,或假颢白金器,乃取以输官。六年,会赦移惠州,至化州调马驿卒,年四十一。湛时一子偕行,甚幼,州以闻,特诏赐钱二万,官为护丧还扬州。因诏命官配流岭外而没者,悉给缗钱,听其归葬,如亲属幼稚者,所在遣牙校部送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B.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C.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憎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D.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处于江南的一个政权,定都现在的南京,与北宋曾经共存。
B.未冠,古代礼节,男子年满二十而加冠,表示是成年人了,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C.拾遗是唐代诔官名称,和御史台共同负责弥补皇帝政策的失误,故有“拾遗补阙”的说法。
D.晷指日影,我国古代使用测定日影的方法来计时,夜晚则用水漏计时,移晷表示过了一段时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湛好学聪慧,文思颇为敏捷。他小时候就写了大量的诗篇,而且还编辑成册;后来在花园侍宴时写赏花诗,也是不一会儿就写成了,深受皇帝奖赏。
B.洪湛触怒皇帝,受到降职处罚。他在被贬知容州期间,因为匆忙杀掉了密谋造反的当地士兵,再次受到皇帝的处分,被贬到了更偏远的郴州、舒州任职。
C.洪湛受人诿过,受到不公对待。在一桩科场舞弊案中,他被人诬陷收受了银两,结果因证人死无对证,被官府认定受 贿;其实他家中并没有什么财物。
D.洪湛流途去世,引发新规出台,他死时,只有幼子陪伴,皇帝特别赐钱而且准许回乡安葬,后来皇帝下诏,凡是流放岭南的官员故去,依照此例办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钦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鞠,懿易款。
(2)懿之输银也,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
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 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10.A 11.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御史台,这里是指中央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西汉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称御史府。后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称司空),御史之长由其副职御史中丞担任。中丞原在 殿中兰台办事,为御史之长后仍留台中,因而称其官署为御史台。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为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唐高宗时曾以宪台为正式名称。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考点:识记 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2.B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B项结合文本内容“湛坐削职,出知容州。容之戍卒谋窃发者,湛侦知,亟斩之。再迁比部员外郎,知郴、舒二州”可知,他杀了想谋反的兵士后,得到了两次升迁,而非又被贬谪。此题难度适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1)钦若当时正受恩宠,就用驿车召来许州知州毋宾古到太常寺另行审讯,任懿改了口供。(2)我送银两时,仅是依靠二位僧人送到一位主考官手中,实在不知他是谁。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主语保留“钦若”,“宠顾”译为恩宠,“驿召”译为用驿车召来,“别鞫”译为另行审讯。第二句中“输银”译为送银两,“主司”译为主考官,“谁何”译为他是谁。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曾祖洪勋,是南唐崇文馆直学士。洪湛年幼好学,五岁时就能写诗,尚未成人时,就抄录自己所著的十卷编成了《龆年集》。举为进士,有名声,初任归德军节度推官。被召回朝廷,授右拾遗。端拱初年,任寿、许二州通判。归附宋朝后,跪在朝堂中请求皇帝立许王赵元僖为太子,用词表意张狂轻率,太宗很生气。洪湛因此被削掉职务,到京城外的容州任知州。容州有兵卒谋划着暗中发难,洪湛侦查知情,立即将他们斩首。两次升迁为比部员外郎,出任郴州、舒州知州。洪湛仪表风度美观,善于辩论而且有才能,在曲宴苑中,写一首赏花诗,不一会儿工夫就写出来献给了皇帝,很受褒奖和赏赐。五年春,河阴平民常德方诉讼临津尉任懿因行 贿而登第,转御史台审理,审问得到任懿供认说:“咸平二年,借住在僧人仁雅家,仁雅求寺院主僧惠秦代为疏通,在纸上签署答应给银七锭,仁雅、惠秦隐瞒二锭。惠秦一向知道王钦若已在贡院,于是通过王钦若门客把签署的银纸交给王钦若的妻子李氏,李氏密召家仆到尚书省转告王钦若。不久任懿已在奏名授官之列,还没动身,他母亲去世,任懿回家乡。仁雅飞速寄信索取银锭,并在信中咒骂。”常德方,在县市为人占卜,得到这封信,把这件事告诉中丞赵昌言,请求逮捕王钦若交给执法官吏。钦若当时正受恩宠,就用驿车召来许州知州毋宾古到太常寺另行审讯,任懿改了口供,说:“我的妻兄张驾举为进士,认识洪湛,我任懿也同张驾一起拜访洪湛门下,曾把石榴、木炭送给他。我送银两时,仅是依靠二位僧人送到一位主考官手中,实在不知他是谁。”当时张驾已死,无人为他作证。于是便认为是洪湛接受银锭,依法当判死罪,特为下诏削职,流放儋州。起初,洪湛进贡院时,任懿第三场考试已经完毕,等到官府收缴洪湛的脏物时,家中其实没有财物。洪湛平时与梁颢友好,有时借梁颢的白金器皿,也被拿走充公。六年,赶上赦免,流放惠州,走到化州调马驿去世,年四十一岁。当时洪湛的一个儿子同行,年纪很小,州中上报此事,特地下诏赐钱二万,官府为他护丧回到扬州。因而诏令凡是发配流放岭外后去世的朝廷命官,都发给缗钱,听任回乡安葬,如果亲属年幼,则由所在地方派遣小吏护送。
14. C(“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 E. 对过去沉浸于玩乐和游戏而不知求取功名的生活感到悔恨是错误的。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2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2分)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2分)
16(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7.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 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满目疮痍,形容遭受战乱、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用于修饰“比赛过程的激烈紧张”,适用对象不当。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含贬义。用于“谭嗣同”,感情色彩不当。聚讼纷纭,大家议论纷纷,没有一致看法。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修饰“小道消息”,适用对象不当。落落大方,形容举止潇洒自然。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A项中途易辙,“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前加上“使这些领域”。B项句式杂糅,“一旦……”和“当……的时候”杂糅。C项搭配不当,“缓解”“人数”不搭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二是句式、修辞要一致。三是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要分析句间的关系来判断。第二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最终”来呼应表示起点的“由”,表明文学变化的脉络。第三处前后句之间是转折关系,而第四处画家的发现和日常人们忽略的事实形成反差,故用“却”,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顺承上文内容,无需填写,第六处表达在前面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用“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正饱受争议,②人们并没有担心它们的安全性,③必须充分实验、慎之又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结合后面内容“专家和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为转基因农作的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可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饱受争议;第二处明显是另一种观点,结合前面内容“一些自然作物和杂交水稻都存在基因转移情形”“人工精准转移”等可知,此处可以填入“人们并没有担心它们的安全性”;第三处结合“不能急躁和盲动”等可孩子,此处应该填入“必须充分实验、慎之又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6分)【该读书节标志将 爱心、书本和纽带等元素经组合变化构成。(3分,画线词语写对1项得1分)爱心和书本寓意是热爱读书、用心读书。(1分)心形纽带,寓意是以读书(节)为纽带,齐心协力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或齐心协力建构和谐社会)(1分)。】
六、作文(60分)
22.【答案】
参考例文: 褪去浮华求本真
深夜滤去了所有的光影,留下最原始最自然的深邃的黑,不要掩饰,也无须去伪装。人们的心也由此沉淀得如此宁静,暴露得如此淋漓尽致。几度深思便觉褪去浮华,还以本真。
当落叶旋着褪色的裙摆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轻盈的舞蹈,它追求的是真实,纵使华颜已衰,却在最后的决绝中舞出生命的绚烂。当断墙残垣横亘在废墟的一隅沉默,它不需要任何修复,残损才是它想要留给世人的警示,因为那才是曾经岁月的真实。聆听古寺钟声,斑驳锈迹的钟鼎, 也能发出禅意的淡定;抚过青瓦枯藤,残败的痕迹中,似摸过历史的纹路;放肆的笑声,无忌的哭喊,那是人们最真实情感的袒露。撕碎伪装的面具,抛弃所有的装饰,褪去繁华,我们需要的只是真实。
华丽的辞藻,恭维的语调,冠冕堂皇的做作,只能是可笑的形式,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本质。洗尽铅华的真实才是我们向往的,我们需要的是最真最诚实的话语,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低吟浅唱,却也能化作流过心底深海的暖流。当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更是经典而深刻。刻意地显示所拥有的富贵,这只能暴露你内心的虚荣。纵使金杯玉盏,又怎能相抵双手捧饮甘泉的痛快?不必让那些附庸的形式羁绊向往快乐真实的心,简单地看世界,追求真诚而非伪饰。
有时城市太过喧嚣,太过华丽,闪烁的霓虹掩不住城市人内心的空虚,充斥耳膜的音乐躁动地纷乱了内心的琴弦。当一切繁华落尽,又能剩下什么让人喟叹?华丽的城市如同一杯卡布其诺,在氤氲的奶油中得到短暂的甜味,咀嚼之后除了苦涩别无所有。而那些大山里来的人,他们看似狂放的舞蹈,听似混杂的音域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那种无保留的情感宣泄,尽在他们眉目间舞蹈中或悲伤或欢乐的音乐,就解开心灵的枷锁,让心灵远飞。像稽康一般,在草屋前握铁,在月下抚琴,让天籁传来,让生活无比纯净。
不为世间浮华言语所同化,不为人世虚幻情感所虏获。人,要追求本真。简洁而朴素,率性而 为,超越于世俗的潜在规则与无言约定,言语逢迎与情意交接,去追求本真。拥有了本真,丢弃了浮华,你会得到纯天然的快乐!
除去浮华装饰,看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
保持生命本色,让精神天空晴空一碧高远辽阔。
文章开头提出观点:“几度深思便觉褪去浮华,还以本真。”,接着用哲理性的语言和内容,论证“简单地看世界,追求真诚而非伪饰。”。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举例恰当,逻辑性强,说理透彻,且语言简洁生动,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给话题,让学生从中找出立意。对于这类作文,学生首先要学会怎么确定文章的立意。立意解读: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1.真相与假象。水瓢里的干草是我们看到事物的表象,它让我们容易与脏联系在一起。而真实的缘由是干草可以让口渴的人避免过快的喝水,不至于伤害了身体。看似一个很小的关心细节,如果我们不能换个角度来想,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2.懂得感恩。邵雍得到农妇帮助后,理应很真诚地给予回报,可他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他人细节上的关心当成恶意的羞辱。其实,感恩他人是我们得到帮助后一种真诚无私的举动,无论我们帮助是多是少,这都是做人的底线。3.沟通是化解矛盾最好的方式。孔子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我们不理解他人的言行时,且不可胡乱揣度他人,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多做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得知事情的真相,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立意参考:①误会;②误解善意;③表象与真相。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