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和学习工具,如果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会大受影响;同时,语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不妨看看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以下仅供参考!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批评庸俗化
普 冬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 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
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1、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B、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B、不少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马行空,肆意畅想。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D、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有些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是制造噱头。
B、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艺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C、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D、诗歌批评庸俗化,可能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读者来说,都将是灾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 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但他毫不屈服,还自己投案进了锦衣卫的监狱,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译文: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长 相 思
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8、这首词上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6分)
9、词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思想情感有什么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 《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3) 《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田野里出世的婴孩
[土耳其]奥尔汉·凯马尔
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太阳似乎主宰着一切,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有节奏地不断挥动锄头。随着锄头均匀的起落声,农场工人们哼着歌。
法尔霍那双肿胀的手满是汗水,他把汗都揩在那条宽松的黑裤子上,掉过头去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瞧着他身旁挥锄头的妻子,说:“怎么?你怎么啦?”古丽沙是一个肩膀宽宽的结实女人,干瘪的脸上淌着亮晶晶的汗珠。由于剧痛,脸已经不成样儿,而且露出一道道的皱纹。她没有回答。
法尔霍用胳膊狠狠推她的腰部:“你到底怎么啦?”古丽沙用疲倦的眼神瞥了丈夫一眼。她的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里,怪吓人的。这时锄头忽地从她手中滑落,掉在地上,她用手紧紧按住大肚子,俯下身去,在红棕色的土地上跪了下来。
监视他们干活的汉子撑着黑色的太阳伞站在一旁,这时叫了起来:“古丽沙!不要再干了,走开吧!”
她痛得死去活来,使出常人罕有的力气,咬紧牙关控制自己。她突然呻吟起来:“哎呦……”对一个女人来说,劳动时被陌生人听到这种声音真是丢脸。
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女人驯服地蹲在地上。她知道这副样子丈夫是不会宽恕的。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时,监工的又说:“古丽沙!快走!娘儿!现在你赶快走,快!”她朝离她一千英尺光景远的沟渠走去,这是农场的边界。
法尔霍咆哮着,看到九岁的女儿赤脚站在监工的身旁,吩咐她说:“你得代你妈干活!”女孩知道现在该轮到她了。她拿起和自己身子一般高的锄头,走到行列里。锄头的起落声依旧和农场工人们的歌声相应和。
古丽沙挺直身子站在沟渠里,她环顾四周,在炙人的热浪中侧耳细听。看不到什么人。空旷的土地上热气逼人,这片土地向远处延伸,似乎没有尽头。
她把宽大的黑裤子口袋里的物件全部倒空,取出一些东西。她知道自己分娩期已近,早就张罗好了这些东西。她正想蹲下身去,忽听到后面有走动声。原来是一条狼狗!她捡起一块石头向它扔去。那条狼狗吃了一惊逃开了,但没有消失。
古丽沙焦急极了,又向那条狼狗看了一眼。狼狗在她的目光下退了几步,但还是盯着她,眼睛射出异样的光芒……
这时古丽沙肚子又痛了起来,这是最厉害的一次阵痛。她裸着膝盖蹲下来,两手撑住地面呻吟起来,脖子上静脉粗得像手指一般,颤动着。
“法尔霍,庄稼汉,”监工说,“跑去瞧瞧那个女人……她也许会送命的。”法尔霍朝妻子在苦苦挣扎的那个沟渠望去,摇摇头,狠狠地骂了几声,继续干活。他怒火中烧,怨恨自己的妻子。
“瞧那边,小子,”监工又说,“跑去看一看那女人怎么了。你怎么也想不到的!”法尔霍把锄头 扔在一边,往那边跑去。真想一脚接一脚地踢她……这个不中用的女人捣他的鬼,他真受不了。他在沟渠边停住脚,睁大眼睛向下瞧。
古丽沙倒在地上的小路旁。在沾满鲜血的一块破布上,浑身上下一片紫红色的婴儿在伸手伸脚地扭动。一只狼狗正扑在婴儿身上。他霍地跳下沟渠。狗三脚两步逃开了,舐着血淋淋的嘴。婴儿闭着眼睛,手脚还在扭动。法尔霍打开布包,原来是一个男孩子!男孩子!法尔霍一下子变了。他仰望天空,严峻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抱起婴儿,大叫一声:“我的儿子!”他乐得几乎疯了。养了四个女孩后,居然来了一个男孩!
古丽沙感到丈夫就在身边,张开眼来。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挣扎着想站起来。“这回你挺不错。”法尔霍说,“挺不错的,女人!”他抱着婴儿从沟渠里一跃而出。
监工看到他穿过红棕色干裂的土壤跑来。“那边……那边……”他说,“法尔霍向这边走来了!”大伙儿都停止干活,倚着锄头,目不转睛地瞅着。法尔霍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大声喊道:“我的儿子!我有一个儿子了!”他把婴儿紧紧抱在胸前,婴儿裹在一块带血的破布里,浑身还是紫红色的。
“嗨,你得小心,庄稼汉。”监工说,“别抱得这么紧,你会把他闷死的……现在你回农场去吧。告诉厨师,是我派你来叫他给你些油和糖浆,让女人吃一些吧。走吧!”
法尔霍不再感到疲倦了,炎热他也不在乎。现在他年轻得像二十岁的小伙子,轻捷得像小鸟似的。他向农场的小泥屋走去,茅屋顶在他的眼前隐隐闪现。
(选自《外国经典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反映了法尔霍怒火中烧的心理及只顾自己的面子,不顾妻子死活的龌龊和丑恶心理。
B、“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主要突出了法尔霍的妻子古丽沙为了保全丈夫的尊严和面子,在外人面前表现出的善良和温顺。
C、小说中插入对法尔霍九岁女儿的叙述,暗示受环境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应该参加体力劳动,这既是对自己的锻炼,也能相应减轻家庭的负担。
D、结尾写法尔霍“年轻得像二十岁的小伙子,轻捷得像小鸟似的”,用细节描写刻画心理活动,表现出他因母子平安而感到的由衷的喜悦之情。
E、作品以“田野里出世的婴孩”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小说的背景,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引发读者的思考。
(2)这篇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3)作品中的古丽沙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反映了特定背景下“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追念闻一多先生
冰心
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
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 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 党的手 枪!
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
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 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闻一多先生正 直,热情,豪爽,乐于助人。因此,他从纽约到波士顿度春假时,出于对美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便主动帮演古典剧《琵琶记》的演员化装。
B、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先由闻一多的诗入手,这主要是因为闻一多先生具有诗一样的性格和那比诗情更炽热、更浓烈、更豪放的情绪。
C、闻一多将买来的烟“往茶几上一扔”,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准备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这里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闻一多耿直豪爽的性格。
D、“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了闻一多的热情、豪放、易感。
E、文章运用首尾照应的笔法,突出对闻一多的敬佩,赞美闻一多为追求救国真理,视死如归的精神。
(2)闻一多留美回国后,为什么“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 有何表现?(6分)
(3)“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文章引用闻一多的这句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作者在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赞美闻一多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请对其意图作简要探究。(8分)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________ ,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②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________ ,其结果可想而知。
③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________,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B、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背道而驰
C、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D、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上,全球网络界的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第十四届中运会将在湛江举行,有关部门表示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运动员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舒适的配套环境、
C、从民族层面来说,中国年反映的尽管是中国人民一直抱有的强烈的大团圆意愿,还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那种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D、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菜根谭》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
《菜根谭》以众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育世人出世入世之法则及为人处世之道,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且耐人寻味。
①它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②“咬得菜根者则百事可为” ③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
④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 ⑤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⑥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
A、①③④②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 C、⑥⑤①④③② D、③⑤⑥④①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三个必胜”,不 仅践行于烽火连天的抗日年代,而且 ① 。当代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必定遵 循联合国集体安全多边合作原则。对于国家间重大矛盾,中国总是竭力劝和促谈, 力图以政治磋商的方式予以解决。无论朝核问题还是伊核问题,中国② ,为 解决矛盾提供共赢方案与技术支持;或是直接做东, ③,共同为和平“多走 一里地”。
17、下面是“圆梦1+1”爱心助学公益活动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80字左右。(6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作文。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请结合现实生活,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