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邵伯小学 张惠玲
秋天的树叶
师:美丽的秋天刚刚过去,自古以来,有多少诗人、文学家把最美的语言献给秋天,谁愿意朗诵一下那优美的诗句?
生:……
师:我们眼中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生:秋天农田的庄稼都丰收了。
生: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
生:秋天,树叶黄了,小草枯了。但秋天的景色还是很美的,那枫树叶子红红的,像火一样。
生:……
师:秋天是美的,秋天的树叶就更美了(板书课题)。正是这些树叶,把秋天装扮得五彩缤纷。课前你们收集了树叶,拿出你最喜爱的树叶,把它 的形状、色彩、特点……介绍一下。(板 书 : 形状、色彩、特点)
生:(举起树叶介绍) ……
生:我这片 树叶是银杏叶,它是椭圆型的,摸上去有刺。……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方法很特别,与我们的不一样。
生:我摸了一下树叶。
师:观察树叶不仅看看,摸摸,闻闻,还可以其他树叶比较比 较。 互相再交流交流。
生:(纷纷饶有兴味的观察起来并互相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这片树叶是深红色的,反面是粉红色,摸上去软软的,闻一闻 还有淡淡的清香。
生:……
师:刚才说的是一片树叶。现在把采集的树叶全都拿出来,看到这 些美丽的树叶 ,你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这些美丽的树叶,我好象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花。
生:看到这些美丽的树叶,我仿佛回到了春天。
生: ……
师:再看看它的形状呢?
生:这片树叶细细长长的,像一把箭。
生:这片树叶很漂亮,像古时宫女用的扇子。
生:……
师: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树叶让秋天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只看到 自己收集
的一点。想象一下,如果看到漫山遍野的树叶,那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放映录象)
师:看了录象,有新的感受吗?
生:看到录象上漫山遍野的树叶,我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蝴蝶。
生:漫山遍野的树叶多美呀!那厚厚的落叶就像给大地铺上一层花地毯。
生:……
师:秋天真是一幅五彩的画。今天就学习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秋天 的树叶。
请拿出《秋天的树叶》(课前发下的),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秋天的树叶写具体,有顺序的。
生:(认真读范文)
师:交流一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秋天的树叶?
生:作者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方法。
师:找找具体的句子说说。
生:(几生读范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
师:还有哪些方法?
生:联想的方法。(读范文中的句子)
师:联想在文中非常重要,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比如:由一片树叶,联想到漫山遍野的景象。说说你联想到什么?
生:看到一大片枫叶,火红火红的,就像火焰。
生:看到眼前金黄的树叶,我联想到漂亮的花地毯。
生:……
师:同学们还可以联想得更多。让我们把你观察到的、联想到的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顺序。看范文,写枫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叶脉、叶柄、叶片……
师:所以写时要抓住特点,按顺序。(对照板书小结)
请选择一两种树叶把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时可以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用上去,但一定要注意准确。
生:(动手写作)
师:(巡视指导)
(片刻后,老师选了几位学生的作文当堂师生评改……)
简评:
从这则案例中可以看出这堂作文课的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巧作铺垫。二、观察实物 ,揭示方法。三、激发想象,引导联想。四、例文引路,探究写法。五、当堂习作,巡视指导。六、及时评改 ,培养能力。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
1、教学语言具有吸引力、可指导性。要使学生的学习富有成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只有对教学工作的真情热爱,对教学方法的潜心钻研,才会引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课前已做了充分准备:配备了例文和录象,并布置学生收集树叶。课始教师便以极富表现力的面部表情和充满情感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秋天,把一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发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再引领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继而自然而然地揭示课题,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被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深深吸引住了,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了,纷纷拿出采集的树叶观察起来。学生观察时如果没有得力的指导,那只是盲目的、无效的观察,到动笔写作时就会感到无从下笔,学习积极性也将随之下降。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规律——这是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使学生觉得观察、写作不是困难的事情而乐于为之,因此教师抓住要领的点拨、指导,就尤为重要了。但这样的点拨、指导要不露痕迹,要构建在学生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觉得亲切、易于接受,从而积极效仿,使观察活动始终处于亢奋、积极的状态之中。如:一学生介绍他观察的树叶时说:这个树叶是椭圆型,摸上去有刺……老师则随即点评:这位同学观察的方法很特别,与我们不一样。其实观察树叶不仅看看,还可以摸摸、闻闻,再和其他树叶比较比较……这个环节,实质是教师把来源于学生的观察方法通过语言的整合,上升为一种经验推广介绍给全体学生,不仅激发了该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又因为是来自于同学中的经验,倍使学生觉得亲切、容易,操作的热情益发高涨起来。这样于无意中(实质是抓住要领的点拨指导)掌握了观察方法,为下面的写片段奠定了基础。
2、教师始终关注的是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注和爱抚。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美都无动于衷的人。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以亲切的笑容,切合学生的语调,关爱的眼神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温暖,教师尤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观察和写作的热情,学生思维开阔,反应积极,乐于写作。
二、习作指导过程的优化。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下列原则:(1)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即课始、课中、课尾巧作安排,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的基本技能,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了优化组合。(2)脉络清楚,体现层次性。这节课,层次清楚,一环扣一环,由观察树叶、观看录象到引发联想……启发学生逐步由认识树叶、描述树叶至仿照例文描写树叶,其间解决了学生写作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主张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做到了化难为易,读写结合,启开茅塞。(3)讲究艺术,注意审美性。教者借助自己的智慧学识,通过 各种手段,或以深情言语的描述,或适时播放录象,或引发学生联想,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秋天树叶的美,表达的欲望也随之增强。
可以说,优化的课堂教学能使教师费较少的力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作者邮箱: zhl_834@sina.com资料提供者: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课堂作文实录——四年级习作指导课 教案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