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雾凇)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看,这就是雾凇(出示多媒体,配以学生解说)
师:多美的雾凇啊!大家想不想再看一遍。
生:想。
师:不过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雾凇?
(出示课件的图片)
师:好,现在请人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词语来形容雾凇?
生答:千姿百态,洁白晶莹……
师:大家说得真好,那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22页,自己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看看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凇的,把它找出来?
生读第一小节
师:好,说一说,你都找了哪些词语?(出示多媒体)
生答: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出示多媒体)
师:洁白晶莹写出了雾凇的颜色,而银光闪烁写出了雾凇的光泽。大家觉得雾凇美吗?(美)
师:这么美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想)自己先练练。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雾凇那哪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美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闻名全国的雾凇奇观),让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小节读一下,读出雾凇的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三、精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呢?
生答。
师;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后回答。
生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示多媒体)
师: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这里的“梨花”是指真的梨花吗?“梨花”比喻什么呢?(指名答)
师: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
师: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枝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观,怎能不由衷的发出赞叹:一起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在这一段中有个词语“千姿百态”,什么意思。(生答)那我们来看看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多媒体)它们像什么?你能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吗?
生答。
师:一起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学到这儿,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提问。
师:你们的问题总结有两个:一、什么是雾凇,雾凇形成的条件是什么?二、雾凇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答案在哪一段吗?
生:在第二自然段。
师:对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去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这欠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四人一个小组,相互讨论一下,并画出有关语句。开始。
学生讨论
师:下面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雾凇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生答: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板书(出示多媒体)
师:大家说他说得对吗?(对)你能把这句话给读出来吗?大家一起读一下。(生读)
师:那么吉林松花江边符合这样的条件吗?(符合)
师:那饱和的水气从哪儿来的呢?(生答)
师: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时,这雾气有什么变化?(出示多媒体)
师: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这里的“涌”“笼罩”进一步说明了雾气的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
师:那么,这雾气是怎么形成雾凇的呢,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呢?
生:不是。
师:你从哪可以看出来。能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吗?(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还不能感受到雾凇是慢慢的形成的。谁再来读读。一起读一遍,还有三个词语也能说明雾凇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知道这三个词语吗?
生答。老师引读。
师:这么美的雾凇原来是这样形成的啊,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一起读第二节。
师:多么美的雾凇啊!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写得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看书练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喜欢的语句。
五、总结: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特。观赏雾凇的美,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中午看落花”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亲身体会一下。
六、拓展练习
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假如你是……你会……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雾凇》教学设计(详案)发布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