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读课题。

2、等到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一共出现了多少人物?

珍珠鸟一家、“我”(也是作者)、朋友。

追问:除此之外,还有吗?

编写课文的人。

还有最重要的。

我。

对了,我们阅读时一定要心中有我,要用自己的头脑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那么,怎么用自己的头脑读书呢?今天,我们学习两个好方法。第一是质疑,第二是比较。我们来尝试一下。

3、刚刚刘老师给大家看了珍珠鸟的图片,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珍珠鸟。看图,思考,你有什么问题?

4、珍珠鸟,为什么叫珍珠鸟呢?我看这幅图,想起来的一篇课文的题目是《雪儿》。你想象中的珍珠鸟应该是什么样的?

课文中有关于珍珠鸟的外形描述吗?

朗读: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关于珍珠鸟,刘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解答刚才的那个疑问。

好,这就是个小小的质疑、释疑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对珍珠鸟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认识。

5、刚才我们说了,等到我们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经历了作者、编者的手,文章是冯骥才先生写出来的,又被编者选入了教材,我们再来读,那么,我们读到是不是冯骥才先生的原作呢?不是的,刘老师给大家印了一份原作,我们可以发现,作品经过了编者的改编,那么,编者做了哪些改动?和原文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么改?你觉得是改了以后表达效果好呢,还是原文好?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在我们眼前出现的两篇《珍珠鸟》,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然后分析。

怎么做呢,我们先一起来看两句话。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指名读,自读,比较交流。

反问——陈述。 编者的语气更强,表达力好。

感受——呼唤。 个体的收获。编者的意图。

6、出示要求:

默读两篇文章,对比,找出不一样的地方,读一读,写下自己的观点。

7、交流。

8、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比较了作者和编者呈现给我们的两篇不太相同的《珍珠鸟》,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地方,通过思考,也许,我们更能接近作者和编者的意图,这样的比较和思考,对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希望同学们能坚持下去,从文字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珍珠鸟》教学反思—–自己的头脑读书发布于2020-11-09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