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密。”也就是教学时要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深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的外形──白杨的特性──爸爸的心愿这个顺序组织结构,这是作者的思路。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学路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充分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性,最后领悟爸爸借白杨树表白白杨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抓住这几个环节,让学生质疑、讨论,使教师、学生和作者如同共乘一舟,探幽览胜,教学收到了好的效果。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教学《白杨》一得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