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文化功能。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目标、形式、过程呈现,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艺术性地处理教材,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积极主动的对话。
【教例《珍珠鸟》】
师:(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
生:我看到作者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笑了。
师:这小家伙睡得多香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生:温暖的巢。
生:妈妈的背。
生:宝宝的摇篮。
师:如果老师请你给这幅画加个题目,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你会写上什么?
生:我会写上“信赖”。因为小鸟信赖我,才会在我的肩头睡着,才会有这美好的画面。
生:我写上“亲密的朋友”。小鸟和“我”不像是一对亲密的朋友吗?
生:我写上“小鸟的家园”。因为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作家的肩膀就是鸟儿幸福的家园。
师:富有哲理!
生:我写上“甜蜜的梦”。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正在做着甜蜜的梦呢!
师:真美!
生:我写上“情趣”。因为课文中小鸟非常有趣,而“我”非常有情。
师:是啊!可爱的小家伙熟睡在“我”的肩膀上,多么有趣;“我”含笑目视着小鸟,这多么有情!真是趣中有情,情中生趣,情趣相映。
生:我写上“目光”。因为“我”看着小鸟的目光是温和的、慈爱的,心里肯定也是幸福的。
师:经典!多么富有诗意的想法,令人遐想!带着这美好的感觉,在朗读声中让我们走进这美好的境界。
(生情不自禁地用轻柔的声音读第六自然段。)
师:(也轻柔地)这小家伙睡得这么熟,这么香,这么甜,那它的梦一定也很美很美,它会梦到什么呢?
(学生静静地想,有的在喃喃自语。)
师:我相信同学们脑海中的梦境该是美丽的、温馨的。不要说出来,把这美好的梦境留在心底,用你们的朗读领着我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好吗?
(学生读得更加动情,脸上泛着红润。)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信赖”是一种关爱、一份宽容、一片呵护,是彼此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展示一组画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爱的情景。)
【评析】
语文教学要创建和谐的对话场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教例教师把学生带入“情境场”──画面中,由画面引出话题,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对话之中,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超越。
语文教学要搭建感性体验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本教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已有的内涵,对文本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再创造。观察画面作为切入点,各环节自然流畅,层层推进,不留痕迹。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观察、想象、朗读,他们自由倾吐、体会、感悟,感之用心,化之于言。学生精彩的发言,既是情感的流淌,更是灵性的涌动。这种学习方式摈弃了以往多理性分析少感性体验的偏向,注重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强调熏陶感染,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
语文教学要以读悟情。读是语文教学中悟情的最佳手段。在教学“小鸟在我伏案写作中睡着了”这部分时,教师摈弃了繁琐的分析,一方面提供具体可感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命题,然后通过朗读加深体悟;另一方面于想象梦境之后,再次借助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得以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话语不多,句句精要:“带着这美好的感觉,在朗读声中让我们走进这美好的境界。”“把这美好的梦境留在心底,用你们的朗读领着我走进这美好的境界。”教师这样领,使文中所抒发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很好地交融在了一起。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美的感悟 美的升华──《珍珠鸟》教学片断与评析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