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样一个注重以人为本的时代,我们怎样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宗教信仰渗透在西方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宗教信仰问题无法回避。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我们要对孩子开展无神论教育,但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尊重。因为孩子长大后要走向世界,要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就要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我可以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的入门课。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已成事实。有些孩子因经济困难上不了学,在一些城市繁华热闹的街头,可以看到流浪、乞讨孩子的身影。面对这样的现实,今天的中国孩子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首先应当让孩子树立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在自己高高兴兴和父母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想到有的孩子失去亲人没有快乐;在自己欢天喜地过新年的时候,想到有的孩子缺衣少食上不了学……生活幸福而不忘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贫困者,如果我们能自己节俭而给贫困者以力所能及的帮助,整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我想这是对当今中国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意义。
那么,今天生活比较贫困的孩子怎样读这个童话?我觉得,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不能忽视童话的主体部分,那就是小女孩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寒冷时想有暖和的大火炉,饥饿时想有喷香的烤鹅,现实中没有欢乐却看到美丽的圣诞树,生活中没有亲情因而格外想投入奶奶的怀抱……对于生长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生活虽然困窘,却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贫困家庭的孩子有这种向往和追求,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努力把它们变为现实,在今日中国并不是什么虚幻的梦。这是因为我们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时代不同。事实上今天有多少贫困地区的人用自己的劳动和奋斗改变了生活的面貌,走上了小康之路。“哀莫大于心死”,如果连这样的幻想和追求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和不幸。我想,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今日中国的另一层现实意义。
沿着这个角度我们进一步思考,人生的道路漫长,生老病死总是不可避免的,人万一遇上不幸,不要悲观和绝望,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怀着幻想和追求。如果能以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我们便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人文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更是播下了一粒人文的种子。随着岁月流逝,这粒种子会生根、发芽,成长为繁茂的精神生命的大树。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优秀的童话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今天我们怎样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