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题上看,“月光”是一个关键的词语。“我”的童年有明月星光的陪伴,“我”的母亲是在月光下——这个特定环境中给予“我”的启蒙。如水的月色,神秘的夜空,给“我”美的陶醉和无穷的幻想。作者的在文中对月光的痴情,我想与他儿时持久的受月光的熏染是分不开的。
作者的原文题为《月光母亲》,而进入教材后题目改为《月光启蒙》,编者还在课后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默读课文,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看来在教学中“启蒙”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编者将原文中最能打动人的章节删去,而留下大段篇幅的歌谣、童谣、看来,这与“启蒙“必定有很深的联系,而且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是谁给了“我“启蒙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母亲。文中作者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启蒙老师”。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分析全文,“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启蒙“又是重中之重。剖析“启蒙”,我们发现可以分两个层次来理解。从表象看,母亲是通过为“我”唱歌谣童谣、讲故事、说谜语,给“我”以启蒙;更深层次的,可理解为母亲用她甜甜的嗓音唱着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启发了“我”的想象,让“我”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歌谣声中,“我”享受着月夜的宁静与清幽,感受着母亲的圣洁与美丽。母亲通过歌谣不仅传递了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这就是“爱”的启蒙——爱故乡、爱亲人、爱生活、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深入地钻研文本后,我的教学设计围绕“一条主线,三种感悟”而展开,即以母亲对作者的启蒙为主线,一读感悟月色朦胧,二读感悟母爱亲情,三读感悟怀念感恩。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月光启蒙》教材解读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