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合作交流,了解马蜂的特性。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不少有关马蜂的资料,并对马蜂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先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各组选出一份最有价值的资料在全班交流。要重点介绍马蜂的特性。

2.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你童年经历过的什么事使你记忆犹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如诗、如画、如梦的童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作者童年的一件趣事。学完课文,相信大家对童年会有更多的回忆和感悟。

3.板书课题,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解决。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理清文章脉络,明确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细读质疑,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汇报交流,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2)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4)“我”被马蜂蜇得那么厉害,为什么后来还盼望马蜂回来重建家园?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以上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然后认真思考。也可以同座位或小组内合作解决。

(2)交流探究结果。

①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a.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b.为什么说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环境好:花木丛生、枝叶纠缠;“我”从不伤害它们,大家自得其乐、互不侵犯。)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马蜂窝的句子,体会“我”对马蜂窝观察的仔细。“我”从没想到去骚扰它们,大家自得其乐、互不侵犯,这里是大家共同的乐园。

c.你从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知道些什么?

②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结合带点的词语体会。

a.出示句子:“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b.出示句子:“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读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的个体了,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写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的可怕情景。此时不跑更待何时?真要被蜇死了!)

c.出示句子:“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读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了一个比喻“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③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a.读爷爷说的话,了解马蜂的特性: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b.“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④“我”被马蜂蜇得那么厉害,为什么后来还盼望马蜂回来重建家园?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是“我”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默读课文,和伙伴合作,把每个阶段“我”的内心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再联系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顽皮、好奇—迟疑、胆怯—惊恐、吃惊—悔恨、企盼)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捅马蜂窝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