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教育科研,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程度上仍然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只有课题立项,没有研究活动;二是有课题,有‘成果’,没有研究过程。这样的“教育科研”,可谓假科研、伪科研,毫无生命力而言,更不要说对学校教育工作发展起到领头助推作用了。

常言道: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限的。那么,在拥有几十个甚至更多教师的学校里,教育科研活动为什么不能得到正常的、切实的开展?是不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课题,或是教师不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当然不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调动起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实现教育科研的全员化,没有建立严格的过程管理制度,一言以蔽之:学校缺乏一套科学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那么,学校怎样才能比较科学地对教育科研工作实施管理?

一、严格选题,力求“实、热、新”。

实,课题紧密地和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及发展方向相结合。

热,课题要密切结合当前教育热点进行。

新,课题要有学校特色,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点线面结合,科研全员化。

点:教科室。教科室统筹指导,教务处、德育处、团总支等科室协作。

线: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负责具体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面:教师个体。在前两级的组织指导下全员参与课题研究。

建立“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处、团总支)——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师个体”三级联动的教育科研组织。

第一级: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处、团总支等。教科室统筹指导,其他科室协作参与。

第二级: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负责具体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级:教师个体。在前两级的组织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

点线面结合式管理,目的在于明确各自职责,事有人做,人有事做;同时,促使教师全员参与。

三、狠抓“小节”,管理精细化。

建立“周汇报,月检查,学期小结”制度,切实过程管理。

周汇报:课题(或子课题)的负责人,每周向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至少汇报一次科研工作进展情况;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每周至少向教科室集中汇报一次科研工作进展情况。

月检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科室每月底集中检查一次课题研究进程及研究资料收集情况等。

学期小结:每学期末,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科室分别从各自层面对一期以来的教育科研工作做一次小结,总结收获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和注意事项。

精细化的过程管理,能够克服那种有课题有所谓“研究成果”而无研究过程的形式主义现象,确保科研工作的切实进行,是教育科研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四、好钢用刃,力量集中化。

集中研究力量于校级以上课题,确保研究成效。

五、多元激励,参与自动化。

制度促进;荣誉激励;搭台给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六、储备课题,发展持续化。

储课题于教师;提供指导性课题;下达指令性课题。克服科研工作“断炊”“断档”现象,保证持续开展。

建立“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处、团总支)——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师个体”三级联动的教育科研组织。

第一级: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处、团总支等。教科室统筹指导,其他科室协作参与。

第二级: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负责具体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级:教师个体。在前两级的组织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

三、过程管理精细化。

建立“周汇报,月检查,学期小结”的过程管理制度,切实过程管理。

四、研究力量集中化。

一个学校,在有校级及以上课题的同时,可能还有教研组、备课组课题,也许还有个人或小组式课题,但乡镇学校教师人数比较少,研究力量相对单薄,因此,必须集中研究力量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确保把课题研究进行彻底,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以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五、激励措施多样化。

制度促进。学校把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的情况纳入对各自的考核体系,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指标,以硬性措施督促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这是激励措施的初级阶段,即处于“要我做”阶段。

荣誉激励。通过评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教育科研先进教研组”等,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搭台给路。通过给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提供举办讲座的机会,通过选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参加县级以上各种有关教育科研的培训讲座等各种学习机会,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投身教育科研工作。

多样化的激励措施,从不同角度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热情,启动教师科研内驱力,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六、课题储备可持续化。

如何保障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因在研课题的结束而带来间隙性的“断档”“断炊”现象,使科研工作不间断、可持续开展呢?

1储课题于教师。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确立为研究课题,独立或和其他教师一起开展行动研究。这些课题研究到一定程度时,学校可选择其中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的课题,确立为校级课题,并申请县及以上立项。这样,使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实现滚动式发展,

这样的课题,它储备于教师教学经验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激励得当,开发有方,每一个教师,都可能就是一个鲜活的“课题储备库”。

来源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课题,它植根于实践,往往富有学校特色甚至是地域特色,因而往往富有研究的价值。

2.提供指导性课题。

3.下达指导性课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学管理,能够激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把相对分散的教师的力量和智慧集中发挥出来,产生“1+1>2”的效果。凡是教育科研开展富有成效的学校,必有一套科学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正是科学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保证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赋予了学校教育科研蓬勃的生命力,给学校教育科研健康发展的带来连绵不绝的“源头活水”。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源头活水哪里来?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