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六条古代名言,进行语言积累。
2.读懂短文(我是中国人),提高阅读能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怎样过“六一”的讨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不构形式、内容,自由写作。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六条名言。
2.阅读有关吉鸿昌的资料。
3.想想怎样过“六一”。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出示小黑板,学生朗读名言。
以下解释,供教学时参考。
(1)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三千界:各个边界。八百盘:许多层盘山道。比喻要想看得远就须站得高。
(2)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坎井不知江海之辽阔。
燕雀:鸟名,花雀。坎共:土井。
燕雀不会知道天地的高大,土井不会知道江海的辽阔宽广。比喻眼界狭小的庸人不可能理解有志者的广阔胸怀。
(3)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故:所以。其:它。穷:穷尽,衰竭。
水有源泉,所以它永远流淌,没有穷尽;树有根本,所以它永远青葱,不会枯衰。比喻无论做人做事,要有根本,才能发展旺盛。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代谢:交替。人事:人们的活动等。
人事总在不停地变化发展着,冬去春来,时光渐渐过去,构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圣人上千次的考虑,必定有一次失败的时候;愚笨的人上千次的考虑,必定有一次得当的时候。告诫人们不要自认为聪明而不谨慎,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认识别人,又能认识自己的人,才称得上明智。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在熟读基础上,练习背诵。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二、完成“同读,,。
1.学生带着短文的思考题自己阅读短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朗读短文和回答短文的思考题。
(1)短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文中讲了吉鸿昌在美国的三件事:
①在大街上,吉鸿昌对不怀好意的人说自己是中国人。
②在邮局,吉鸿昌大声回答工作人员说自己是中国人。
③吉鸿昌带着写有“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
(2)你从吉鸿昌的所作所为中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要点提示:①吉鸿昌是一位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的爱国将领。
②国家落后,就会受人欺侮。
③我们必须要振兴中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
4.交流体所了解的吉鸿昌。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提出要求。
“六一”即将来临,我们怎么过才有意义呢?大家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分小组交流。
1.学生自愿组合。
2.组内每个同学都要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商量出一项大家认可的建议。
三、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谈本组的建议,要把建议的内容和怎样实施说清楚。
2.根据每个小组代表的发言,大家讨论,说说每个建议的优缺点;可以选择一个最佳建议,也可以取长补短,形成一个新的建议。
四、讨论分工,为庆‘六一”做准备。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自己把“习作提示”认真读一遍,想一想这次习作提了什么要求。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整理:
(1)习作内容:
①不出题,不限范围,自选内容。
②也可以把近来写得好的日记、读书笔记整理修改成一篇文章。
(2)习作要求:
①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②写清楚(有一定条理,说明白);
③注意不写错别字。
3.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敞开思路,动笔习作
作前指导不超过15分钟,余下的时间全部用于学生习作。
第四、五课时
(学生习作)
一、继续习作,完成初稿
同学们,再用10分钟时间把上节课没有写完的初稿写完。写完后自己认真地读一读、改一改。
二、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1.全班评议。
谁愿意把自己习作初稿读给全班同学听,请大家评一评。(评议三四篇。)
评议时,提示学生:看是否把要说的意思说具体,说清楚,是否做到语句通顺。
2.小组评议。
通过全班评议几位同学的习作,不但被评的同学得到大家的帮助,而且大家从中受到了启发,同时也知道了怎么评议这次习作。为了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现在,各小组进行评议。
教师深入小组听取学生评议,也可参与小组发表意见与同学们商量。要特别关注薄弱的小组。
三、自己修改,各秒。
提示学生:修改自己习作时要认真考虑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要注意吸取别人的长处。抄写时注意不写错别字,把字写工整。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积累·运用七(第十册)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