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导入
1、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概括方法:主要人物做的主要事情)主要讲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夜被冻死的事。
2、引入新知。
这篇课文写得真挚感人,与作者应用了前后对应的方法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前后对应
二、讲解
1、发资料,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资料,然后独立的找出课文中前后对应的部分。
2、学生独立寻找课文中前后对应的部分,师巡视并作相应的指导。
3、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重点对应部分:
1)5自然段——1、2、4,小女孩冷极了希望能够有火炉烤火。
引导: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天冷,衣单薄)(声音:风声、小女孩无助的叫卖声;图像:小女孩破旧的衣衫、满天的大雪)
2)6自然段——2、3,小女孩很饿,希望能吃顿饱饭
引导:小女孩卖了一整天的火柴,却没人买,也就是说她一整天都没吃东西了
重点句:3自然段
每个窗子离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6自然段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3)7自然段——2、4
小女孩很想过圣诞节,但残酷的现实却是要忍饥挨饿。
4)8——12
5)11自然段——12、13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起同情之心。
1)请各位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5至11自然段,然后告诉我这几个段落在内容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都是描述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的幻觉。
2)那大家看看她几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的方式相同吗?第一、二次相同第三次不同。
3)对,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虽然都是幻觉,但都使小女孩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但不幸的是这个可怜的孩子的希望却短暂得只有一根火柴燃烧的时间。希望一次次的破灭,使小女孩充满了绝望,于是当她从火柴光中看到了慈爱的奶奶时,实在不愿这种幻想消失了,于是她做了什么?
4)学生齐读10、11段。
5、从大家的朗读中我能体会到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看来同学们都是善良的人。
6、现在请各位同学来看一段短片,再来感受一下这位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放flash短片)
三、结束
1、其实因为穷困而死去的孩子又何止小女孩呢,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2、与他们相比,我们同学们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了,希望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资料一、关于前后对应
前后对应是一种在写作是常用到的方法,在文章中具体表现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总会加以解释或进一步阐述,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课文在前面提到李大钊同志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里去,在后面就做了解释。同样是这篇文章课文一开头作者就说自己永远也忘不了父亲遇害的那天。而在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又通过描述全家人得知父亲遇害后的悲痛之情进一步阐述了作者为什么难忘那一天的原因。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卖火柴的小女孩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