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课文中围绕“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的活动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等问题展开,课文内容涉及到天文、地质、环保等很多方面,信息量较大,这些知识大多不被学生所了解,而学生又一时难以掌握和收集这么多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文章关于地球资源遭受破坏的现状这个重点内容只作了简单的介绍,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教材对本组课文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查阅工具书和收集有关的资料;还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有资料互相交流,有问题共同探究,通过集体努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2)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强化朗读感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初步培养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 资料的能力,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3)情感目标: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培养环境危机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了解地球相关知识,懂得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我是在以下理念的指引下拟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信息时代,专题学习网站是连接学生心灵、文本与世界的一个窗口,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提供了新的平台。

3、收集处理信息,摄取有效信息为学习服务,是信息时代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拓展和交互的网络环境,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学中设计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读质疑,提出问题--网上浏览,自主探究--网上协作,突破难点--赏读自得,延伸拓展”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学生们生活在地球上,却不一定真正了解地球,由于对地球缺乏应有的感 知,就很难谈得上深 厚的感情。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录象,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增加学生对地球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地球的热爱。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此时,教师板书课题,“课文用〈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问题导入。

2、自读质疑,提出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提出问题,并将自己提出的问题输入电脑,提交全体师生进行交流。然后在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疏理,教师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这些问题将成为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和主要目标。

在本节课中,经过师生共同整理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⑴为什么说地球象母亲、像摇篮?

⑵为什么说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

⑶为什么说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⑷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⑸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⑹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3、网上浏览,自主探索

教师事先在因特网上查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例如:http.www.discovercn.com网站中的绿色探索之环境保护,通过网络下载工具Wepzip将网站的内容下载到校园网上,并统一存放在自制的可以拓展的专题网站中,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在网络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源,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自主地尝试解决一些比较小的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如:“为什么说地球像母亲、像摇篮?为什么说地球的范围很小、很小?为什么说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等。当学生认为自已已经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

4、网上协作,突破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教师和学生同时都会发现,对于学生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些解决得较好,有些还不完满,有些甚至一时无法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特别是那些容量较大、课本和网上都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即是课文中的难点。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进一步读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BBS讨论平台,引导学生紧扣中心,围绕人类的未来与发展,围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选择话题,广泛查阅,各自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或辩论。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共同围绕着“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却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尽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没有能够给出一个最圆满的答案,甚至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持不同观点者的“争吵”,但令人欣慰的是,在热闹的辩论中,答案正逐渐接近明朗。与平常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是,以往课堂讨论中“几枝独秀,其它不动”的现象在网络课堂上全面改观,每一位学生都能珍惜并有机会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园地”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每一个观点都有根有据,信心十足。此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适当给予引导,让学生把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与归纳,最终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把课文当作最好的资料,精读关键句段,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将课文内容穿插到辩论中来。通过语言实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充分表现自我,培养语文能力,达到强化教学重点的目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不加节制损毁资源,就是人类自掘坟墓,只有把握现在,才有美好未来;只有保护好地球,才有人类的发展。因此,既要加强环保,又要努力发展科技,二者同等重要。从而突破教材主题,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认识水平。通过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在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震撼的同时,让学生怀着激情读出地球的美;在体会到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和摇篮”的同时,读出地球的可爱;在理解了“不加节制损毁资源,就是人类自掘坟墓”时,读出对这些行为的憎恨和对人们保护地球意识回归的深情呼唤;在理解了“我们别无去处”的同时,读出那种忧患意识和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5、赏读自得,延伸拓展

通过网上的交流与讨论,每一位同学都对地球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们迫切希望能够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此时,教师让孩子们在细细赏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体会小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还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引起社会的共鸣。有的用绘图工具在电脑上作一幅与保护地球有关的宣传画、设计几句相关的广告语或写一篇读后感,发表到老师制作的专题网主站上。也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一张友谊卡,呼吁人们保护自然。在教师指定的课外时间进行网上交流,办一期网上画展。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由语言实践走向语文实践,由课堂走向生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以期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得以全面均衡发展”这一教学初衷,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本课板书,紧扣重点,直奔中心,既简明扼要,又与多媒体演示相得益彰。内容如下:

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母亲)

无私奉献 精心保护

人类(孩子)

保护环境 发展科技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只有一个地球》网络课堂 说课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