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

本组选编的诗词,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情分析:

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2.孩子们离开家,离开父母,这份思念之情他们也常常有过,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学习本单元按照“诵文──悟情──赏文──积累与表达”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有自己真实的体会,丰富情感,丰富语言表达,做到读与写的结合,这样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三.设计理念:

1.感知整体美:在教学中整合单元组,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性把握。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设计展开教学。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创设情境引起对家乡的眷恋;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析辞藻美:针对不同课文表达的不同侧重,通过品词析句领悟其表达的好处,课外搜集思乡的古诗词、散文拓展学习。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聆听音乐美:每一篇文章背后都倾注着作者无限的情愫,以音乐衬托这份情感,配乐朗读,产生新的情感体验。

4.共说家乡美:通过读书,和课外阅读的渗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学习中扩展材料,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畅想“二十年后回故乡”。

5. 桃源之行──人性美:感受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介绍阅读沈从文的《边城》。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主题是“月是故乡明”

1.感知单元组,确定主题

通读全组课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整体把握全组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了解文本语言形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联系生活初步表达自己的情感。联系“回顾拓展”“口语交际语习作”等确定本单元学习目标,制定相关活动计划。

2.推敲诗词,体会思乡情怀(学习《古诗三首》)

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体会相同情感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学习“趣味语文”中推敲的故事,并总结方法应用于自己的小练笔中;学习“日积月累”中诗句并搜集积累思乡古诗,积累语言;学习“口语交际”策划“浓浓的乡情”系列活动。将语文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学习中总结,在活动中实践。

3.品悠悠乡情,感悟作者表达(学习6、7、8课)

在三篇课文的学习中,体会同一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寄托对象的不同,体会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景、物、事表达出来的。指导朗读,再次激发情感,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词语盘点”在读书时理解词语,感受词语。

4.实践活动与习作

整合交流平台与习作,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收获与体会化为实践,完成习作。分为三个板块“实践活动”(古今诗词大观园、师生共读《边城》、浓浓的乡情)“谈收获”“作文”。展示台:手抄报、阅读记录卡的展示。

模块一:近乡情更切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熟读课文。

2.明确单元主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学习重点。

3.初步领会各课文以什么表达。

(一)阅读导读,确定单元主题。通读单元课文,阅读时做到:一遍又一遍的读课文,静静地用你的心读懂作者的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小组交流,每篇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三)根据单元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1.搜集思乡古诗词,诗词配画。诵读散文。

2.策划“浓浓的乡情”主题实践活动。可以有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形式。

3.根据本单元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

模块二:一语天然万古新

模块目标:

1.体会诗人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通过对字词的推敲,感受诗人如何将浓浓的思乡之情暗藏于诗中。

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月亮象征着团圆,团聚。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是一个月圆的晚上,王安石在仅一江之隔的他乡,会想到什么呢?

(一)诗人简介。

(二)品评诗句,感悟诗境。

1.划出你喜欢的诗句,小组内讨论,汇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看着满目的青绿,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读出诗人的惆怅与思念吧。

“资料袋”: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为什么不用“到、入、满、过”?品味字的用法。“文章不改不精炼”。在我们写作时也应该有古人的精神,反复修改。

小结: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思念长长,绵绵不断。在张籍、纳兰性德的诗中又有哪些字、词表现了作者彻骨铭心的思念呢?

(二)读两首诗,划出最打动你心灵的诗句,小组说说你的感受。

1.“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哪一个动作描写最细致?

“又”──再一次。一个“又”字,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复恐说不尽”。书成封就,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想象这个“又”字的动作,表情。表演读诗。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对于一个出征的兵士,听到这样的声音他会想到什么?

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而“故园无此声”,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情表达的更悲切。

3.播放《故乡的云》,再读三首古诗,你一定有新的感受。

(三)整体评价:说一说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不同?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四)日积月累与课外搜集

1.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词,配画。

(五)趣味语文

读读《推敲》这个故事想一想趣在哪里?

用这样的方法修改你的一篇习作。

你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和大家交流。
 

模块三:切切故乡情

模块目标:

1.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怎样表达出这种感情的。领悟写法。

3.积累语言。片段描写训练表达。

一、学习《梅花魂》

“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你知道哪些赞美梅花的诗词?外祖父喜欢梅花,其实他也在借梅花寄托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一)三落泪,品游子情切。

1. 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3.望归国路,泪眼朦胧。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画面,动情朗读。

(二)品梅花

1.课题为什么叫“梅花魂”?找出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谁?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老人的话?

老人的话表达了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老人对梅花的眷恋?(因“我”弄脏墨梅图二大发脾气,临别送梅花手绢。)

3.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4.播放《懂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人感受;学习方法等)

(三)拓展学习,积累运用。

1.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文章,在班上展示。如《乡愁》

2.片段练习,回忆家乡一物,写出你的思念之情。

二、学习《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

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美丽的小村庄有哪些精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呢?

(一)《桂花雨》

1.品“摇花乐”

看图画出“摇花乐”的句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2.赞美桂花,热爱家乡

作者以“桂花雨”为题,仅仅是为了写自己童年的“摇花乐”吗?

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我喜欢的是桂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哪个字表现了桂花芳香萦绕?“浸”。查字典理解这个字的含义,读出你的感受。

3.品思乡之情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说一说你对母亲这句话的理解。

4.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到别人或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呢?写一写。

(二)《小桥流水人家》

1.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画下自己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

三.比较几篇文章

1.我们学了这篇文章,都是围绕着思乡之情来写的,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忆文章,思考一下,几篇文章各自的特色又是什么?

2.学生自由读文,讨论。

总结:

《梅花魂》:所寄之物是梅,围绕着梅花,作者写了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五件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写出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桂花雨》:作者所寄之物是桂花,桂花是童年的回忆,是家乡的回忆,是快乐的回忆,以此方式,写出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怀念。

《小桥流水人家》:所寄之物是小桥流水之风景与那守望相助的人家,这些也是作者对家乡的记忆,如画的风景,淳朴的人们,勾勒出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与家乡记忆。

3.启发练笔

学习以上三篇课文,你学习到作者什么表达方法?

不同的事物引发着不同的人的思乡之情,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又是什么样的呢?当你们回忆起家乡的时候,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自由讨论.

小练笔:我的家乡

模块四:语文实践与习作

一、语文实践:

1.朗诵会:学习本单元你一定积累了许多思想情怀的诗词,文章。交流收获,配乐朗诵。

2.诗词配画:选一首你喜欢的思乡诗,可以是课文中的或是课外积累的,理解后配画,要画出意境,情境。3.文学欣赏“名人的故乡”。

4.师生共读《边城》。体会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情景描写,感受自然美,人心美。

5.“浓浓的乡情”汇报表演。

二、谈收获:

学习本单元,内心受到了哪些熏陶?你学习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品析方法?和同学们交流。并列出收获单。

三、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以“二十年后会故乡”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2.小组交流你要写什么,该怎样写。

3.动笔

4.讲评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模块设计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