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
1.从文学视度解读──捕捉人物,紧扣“少年”;
2.从儿童角度解读──看瓜刺猹,朗读出彩;
3.从教师角度解读──说人物,出学法:渗透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述方法;
4.从编者角度解读──认识鲁迅,强化“大文豪”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个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思路,以文识人,识“少年闰土”。
3.体会语言表达特点,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抓关键词理清课文思路。
2.指导朗读“看瓜刺猹”这部分的人物对话语言,继续学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在指导朗读“看瓜刺猹”这部分的人物对话语言中,渗透语言文字训练,继续学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A案
一、介绍鲁迅,导入课题:
1.介绍鲁迅,强调“大文豪”。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认识这个人(出图),这是谁?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知道的?)
2.鲁迅是我国一位大文豪。在阅读这位大文豪的作品时,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个名字(板书闰土)。
3.在昨晚的预习中,你看到的是什么时候的闰土呢?(板书少年)“少年”。“少年不知愁滋味”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作品(板书《故乡》)走进──(学生读题少年闰土)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路:
1.请打开书P75页。在昨晚的预习中,读过一次课文的举手,读过两次呢?读过三次的为自己鼓掌。这些含有生字词的句子,你都读正确了吗?(出示五句含生字的句子,逐句请生读,随机正音)
2.句子读正确了,文段又读到怎样?现在请齐读这几个段落(1.10.13)
3.难读的段落读流利了,文章也基本能读通顺了。
4.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生汇报:课文先写了“我”回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了“我”和闰土的相识、相处过程,最后写“我”和闰土相别。(师板书:回忆、相识、相处、相别)
6.原来,鲁迅就是通过这些事,让我们一步一步认识闰土的。在写相处这部分内容时,闰土给文中的“我”讲了些什么让我觉得十分稀奇的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这部分的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概括。
7.生汇报。
8.师随机引导入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捡贝
看瓜刺猹
沙地观鱼
三、研读重点,渗透写法:
1.在这四件事中,哪件事给文中的“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看瓜刺猹)
2.朗读渗透写法
(1)看图指导。
看,文中的这幅插图也许就是这两位少年在讲“看瓜刺猹”这件事啊。你知道,谁是闰土,谁是文中的“我”呢?请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闰土讲得怎样?我又听得如何?
(2)指导朗读(一对学生读时,教师随机指导)。
出示:“……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A谁来当一回闰土,为我们讲讲“看瓜刺猹”的经历,谁来做文中的“我”,来个回应呢?
B教师抓住“啦啦地响”、“轻轻地走去”、“刺”进行点拔指导:为什么要这样读?多聪明的闰土啊!多勇敢的闰土啊!
C鲁迅先生这位大文豪就是这样通过人物语言的描写来显示出人物的形象,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啊!真高明!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描绘画面:
听了闰土绘声绘色的描述,“我”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在想着“看瓜刺猹”这幅画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A学生会说的,让学生描述画面。
B学生不会说的,出示第一幅图(你能借助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讲讲吗?)
2.想象画面
(1)鲁迅先生如此描述这幅画面──教师配乐诵读(背)第一自然段。
(2)“圆月,海边,少年,捏叉,刺猹”,请大家边读边在头脑中铺展这幅美景。
(3)学生练读。
3.指导背诵
(1)多优美的语言啊!让我们的思绪走进夜色田园,在朗读中再现少年闺土。
(2)这幅画卷在“我”的心头魂牵三十年,三十年后依然是如此的清晰。也是因为这幅画卷,让我们感受到大文豪文笔的精妙。让我们一起背诵这段文字,让她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
4.点拔写法
同学们,这个画面,这段文字是源于这些讲述。同一件事,却是有着这样不同的两种表达方式,鲁迅这位大文豪手中的那支笔,真厉害啊!
五、回扣课题,引学第二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鲁迅的作品《故乡》,看到了少年时代的闰土,同时也看到了少年的“我”。少年闰土,机灵勇敢,而“我”又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呢?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的“我”。
B案
一、介绍鲁迅,导入课题:
1.让少年说“少年”
同学们,正所谓“憧憬无限爱幻想,向往自由正少年”(板书少年)那正值少年时的你们,又憧憬着什么?向往着什么呢?
2.生……
3.(出示图)他在少年时代也与大家一样,有着憧憬与向往。你们认识他吗?
4.你对他了解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5.在认识、了解鲁迅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会听到这个名字(板书闰土)他是鲁迅儿时的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时的鲁迅,走进(生齐读课题──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正音通句:
1.在昨晚的预习中,读过一次课文的举手,读过两次呢?读过三次的为自己鼓掌。我在一次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我相信大家也是如此。
2.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逐段轮读课文,读的同学务读让组内学习伙伴都能听清楚,其他同学则要认真倾听,发现错漏及时纠正。明白吗?开始吧──
3.在参加个别组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我发现这几个句子确实是较难读好。刚才你读正确了吗?读流利了吗?
4.(出示句子)
(1)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
(3)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5.看来大家都是“有预而学”啊!
6.再看了课文一遍,你能聊聊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那这位儿时的伙伴又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几件事?
2.生读文汇报(引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写了“我”回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了“我”和闰土的相识、相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沙地观鱼四件事,最后写了“我”和闰土的分别和友谊。
师随机引导入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捡贝
看瓜刺猹
沙地观鱼)
四、童心视角,研读重点:
1.列问捕童心:
(1)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也很刺激?
(2)生(看瓜刺猹)
(3)你猜想老师会认为哪件事最有趣,也很刺激?
(4)生(看瓜刺猹)
(5)你猜测儿时的鲁迅会认为哪件事最有趣,也很刺激?
(6)生(看瓜刺猹)
2.朗读现童趣:
(1)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鲁迅的儿时时代,来这两位少年的身边,听听他们俩关于“看瓜刺猹”这件事的对话。(请自由读)
出示:“……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2)读着读着有的同学不禁成为鲁迅,有的同学觉得仿佛自己就是闰土了。好,现在我们同位俩分角色读读这部分对话,看能不能上演当时的那一幕。
(3)练读,展示读,评读(在评读了引导学生感受闺土的形象)
3.画面露童真:
(1)在读着、听着这对伙伴俩的对话,你头脑中留下着怎样的画面?
(2)鲁迅先生与大家一样,在闰土将“看瓜刺猹”这件事娓娓道来中,头脑留下着这样的一幅画面。(配乐范读第一自然段)
(3)请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着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
(4)展示读。“圆月,海边,少年,捏叉,刺猹”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在聆听中,铺展这幅美景。
(5)请大家心中默念着文字,让思绪走进夜色田园,再现少年闰土。
(6)这幅画在鲁迅先生心头魂牵三十年,三十年后依然是如此的清晰。让我们一起背诵这段文字,也让她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
五、读写迁移,锤炼文笔:
同学们,这幅画面,是鲁迅先生在听土的介绍后,出现在头脑中的。虽然是同一件事,但却有着这样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请你模仿这种写法,选取另外的一件事,写出自己听闰土的介绍后,头脑中出现了那幅画面。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少年闰土》第一课时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