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载:王勃作《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信之。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都督阎公何以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赞叹不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以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它对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其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视野开阔。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波澜壮阔的画面。没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的人,是断不能写出这样视野开阔的句子来的。都督阎公与其说是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这两句而赞叹,不如说是为王勃蕴涵在这简单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气度以及才气所折服了。

二是动静搭配。天空中的晚霞即使再美,也让人感觉有点单调,少了些许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高明的作家总是设法用动静搭配的方式来补救。如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是静态展示,“月涌大江流”则是动态展现。上下句一动一静,动静一搭配,境界就出来了。王勃也深谙此道,于是在“落霞”中加进一只“孤鹜”。这一来,动态有了,生气也有了,自然也就不单调了。

三是情景交融。王勃虽然年轻,但颇有才气,然而怀才不遇,辗转漂泊。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与“落霞”齐飞的那只“孤鹜”,与其说是一只大雁,不如说是王勃自身的写照,是王勃的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在文句中的间接反映。而从“落霞”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那种人生感慨。

四是平中见奇。一开始就把文句写得很精彩,先声夺人,是一种写法;一开始写得相当平淡,经过层层铺垫之后,才推出精彩的部分来,平中见奇,也是一种写法。王勃显然采用了后面一种写法。有了前面“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些平淡语句的铺垫,再推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精彩的语句,也就水到渠成的了。难怪都督阎公听了他前面写的内容,不以为然,其后才为王勃的文才所折服了。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语言艺术探微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