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练习按事物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非…不可”、“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赤壁之战

二、介绍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

3.预习生字、新词。

①字音

di4o ti4o ku9

调兵遣将 眺望 丢盔弃甲

②字形

眺:右边笔顺 丿 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4.复习巩固。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说说什么意思。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 80万

周瑜 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的谁?在干什么?

抓词:非…不可,连船(画图)

3.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

小结:通过这段学习,我们了解到“曹操”尽管有80万大军,但他们都是北方人,不惯水战,只能战船相连。虽然东吴只有3万人,却都善于水战。既然这样,俗话说“两军交锋勇者胜”,“周瑜”一声令下,杀向曹军,行吗?不行。光凭勇气是不行的,要想取胜,有勇还要有谋。

我们看一看,东吴是怎样用智谋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

“黄盖”提出火攻。

说说“火攻”为什么好?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

追问:火攻是个好办法,为什么还需要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对于火攻好在哪里?

3.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是一个什么计策?

2.追问:“曹操”为什么就相信了呢?

小结:这部分讲的是——

周、黄定计假投降,

曹操相信喜洋洋,

双方赤壁大决战,

到底怎样?

接着往下学文章!

3.轻声读3~6自然段,从书中找根据:周瑜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4.小组讨论。

5.集体汇报。

6.指名读6~10自然段,领会内容。

7.说说这段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说说写了什么?

2.总结: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3.质疑,还有不明白的吗?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五年级教案:赤壁之战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