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录音准备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
1、认识所有生字词,查字典懂意,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2、读通顺课文
3、找到不理解的地方注明符号。
4、了解长征的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律诗的特点;再读课文,明白诗意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感悟诗情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请欣赏歌曲《长征》
一、初读课文,了解律师特点、知道诗歌梗概。
请你用一个词说说这首歌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是啊,这激昂的音乐这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到了74年前那战火硝烟的岁月,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这是一首七律诗,请孩子们齐读课题——《七律·长征》。
2、长征是中国革命世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请你读出那一份荣耀:
3、长征是中国军事乃至世界军事的一个奇迹,请你读出那一份自豪!
4、长征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写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毛泽东
5、仔细观察,今天的题目跟往日题目有何不同?
6、什么是七律?(生答)七律是七言格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2、4、6、8行一般押韵,第一行可押韵可不押韵。大家看看这首诗,哪些字是韵脚?
还有个特点是第三句和第四句必须是对偶。我们来检验一下:
七律代表课文的体裁,长征就是诗的题目:
7:那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或者说你知道长征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6、老师这里也收集了长征的一些资料。
7、老师这里也收集了长征的一些资料。这就是红军长征的线路图!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这首诗写在翻越岷山以后,即将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胜利,当时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满怀喜悦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8、想读读这首诗吗?请同学们马上打开书136页,自由朗读,把诗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生自由读)
9: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
10、A/谁听出来了他哪个字的读的不够准确?注意“征”“走”
“五岭”“里”的读音。还有哪些字我们需要提醒大家的?磅礴的“磅”是多音字。更洗的“更”
B/你告诉大家你注意了哪些字的发音?
11、把字读正确了,把句子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听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感悟诗歌的节奏。
谁愿意到黑板上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14、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边读,一边打节拍。
15.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初读了课文,想一想,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用:这首诗主要写了。。。。。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能答多少说多少,表扬为主)。
二、再读课文,明诗意
1,同学们初读课文,知道了这首诗的梗概,((板书:
初读
知梗概)很不简单。可仅仅诗句的大致意思,可这是不够的。现在老师想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再仔细读读,弄懂每一句的意思。办法有三个。
1、先弄懂每一个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想一想或者猜一猜全句的意思。
2、遇到困难可以查找资料和询问同桌。
3、实在弄不懂的在把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下来!等一会小组交流的时候,注意听别人怎么理解的。
(教师巡视,指导孩子们做批注。很会读书,在课文旁边做批注)
4、师:现在可以交流了吧?我们现在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把你理解的诗句的意思和大家一起交流。(小组交流一下,建议每一位一个同学说一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互相补充)3、谁愿意来汇报?
懂了一句说一句,各抒已见。如果学生说的很好,要表扬。老师考考你,某个词的意思,而且尽量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指导学生用:我读懂了第一句的诗的意思是:
师:那老师要考考你:
远征
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
万水千山: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如果学生回答得很规范,就问,你回到非常好,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呢?(查找资料)恩,很好的办法,那里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那第一句的意思,还可以说成。。。。。。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请你用书上的资料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重点指导理解三四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A/五岭指什么?五座山岭
逶迤:连绵起伏
腾:跃起
翻起
谁来画出连绵起伏的五岭是山一座连着一座,远远看去连载一起,起伏不平,连绵起伏。
乌蒙指乌蒙山,知道它有多高吗?海拔2200米。
磅礴:
指高达雄伟
走:滚动
怎么把这两个句子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像: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就像跳动的波浪
磅礴的泥丸在红军的脚下就像滚动的泥丸。
大家做一个练习:三句是把什么比作细小的浪花,第四句是把乌蒙山比作小小的泥丸。
4、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
全诗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斤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言开.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七律的特点,知道了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每一句诗句的意思。现在给一点时间,看看,你认为那些地方你还不够明白的把它提出来。
第二课时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请齐读课题.
师: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每一句诗句的意思.同学们很了不起。
不过我有个问题,既然我们把这首诗的字词句弄清楚了,那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
(生答)
3、师:是的,读懂诗句意思是不够的,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要感受是个丰富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来,提升自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板书:品读
悟诗情)
用什么方法来感悟诗歌索蕴含的感情呢?
(生答)
我们可以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联系当时的情景,设身处地进入场景去体会和感受,把你的心放在课文中去体会。这样,一边想一边会在脑海中出现画面,使人有身历其境的感觉。4、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抓住诗句的重点词语,认真品味诗歌蕴含的感情,看看你会想到些什么?
三、品读课文,悟诗情
1、师:
同学们,刚才通过再读课文连词成句、查找资料、询问同学等办法的方法的弄懂了每一句诗句的表面意思,(板书
再读
明诗意)是不是我们的学习就到此为止呢?
生答:不行
2、师:怎么办?(生答)
3、师:是的,了解诗句的而表面意思是不够的,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诗歌,感悟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板书:品读
悟诗情)怎么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生答)感悟诗歌感情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那就是抓住重点词语体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放入课文的情景去体会和感悟。
4、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抓住诗句的重点词语,认真品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悟。(自由读,看看那些字眼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想汇报哪一句,就说哪一句。你首先想品读哪一句?
品读一二句。
1、我们首先看第一二句,指导用
(我从那个词体会到了?)远征,提醒,有多远
万水千山体会到难。有多难?
2、二万五千里的慢慢征途,一路上爬山越岭,天上有蒋介石的飞机在轰炸,地上有蒋介石的步兵在堵截。从这里我们体会到万里长征真(难啊)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但是红军的回答是什么?不怕
红军的回答多么坚定,让我们带着带着这样这样的体会来读第一句。
一二组读第一句,三四组读第二句!
3、指导第一二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
4、、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自豪)。这种自豪的感觉,体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板书
:不怕困难
革命英雄主义
品读三四句:
生答:我从逶迤体会五岭之长
磅礴体会到了乌蒙山高而险峻
从腾细浪,体会到红军
从。。。。体会到红军藐视困难,和战胜困难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板书:乐观主义
1、师:嗯,把你的体会通过你们的声音体现出来,谁愿意来读
教师提醒:让五岭山脉再绵延一些/乌蒙山再高一些,
2、现在我们分男女生读,我想男生最善于表达磅礴的气势。女生读三句,男生读四句。
3、同学们,想一想,平时要翻越这么长的岭和海拔2200米的山有多是何等艰难,况且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而我们红军战士却当做平平常常的事情!这正是—(师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之等闲!(指第一句)
品读五六句(如果学生自己)
1、生回答后,追问:知道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吗?
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为了渡过金沙江,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敌人前来侦查的一只渡船,,又在老百姓的帮助下捞了一只破船,用布将漏洞补上。他们乘着两条船悄悄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于是红军来个突然袭击,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后来还找到了五条渡船,动员了36名艄公。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早已远走高飞,无影无踪。就这样,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3、听了故事,你认为这句诗应该怎样来读?(抽生读)
4、老师觉得还不够高兴。想一想,面对险峻的金沙江,我们胜利了。。。生读
面对险峻的金沙江,还有狡猾的敌人,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生读
5、我们诵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诗歌的内容想象成画面,这样才能真正的入情入境。孩子们想一想:“大渡桥横铁索寒”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6:是啊,强过大渡河困难重重。泸定桥头是——(疯狂的敌人),桥下是——(湍急的江水),而桥上只剩——(十三根铁链),还被敌人用火——(烧得滚烫)。此情此景,叫人看了怎么不觉得——(心寒)!”
7、当毛泽东同志率领大队伍来到大渡河的时候,硝烟没有散尽,铁锁上还滴着战士们的斑斑血迹,河里还漂流着着战士们的一具具尸体。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此时的毛主席,心情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你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你们的感受一定很深很深(齐读全诗)
8、同学们,我们战士的鲜血流在大渡河,我们战士的生命随着湍急的河水流走了,但是红军战士没有白白的牺牲,因为正是有他们的牺牲,才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人民会永远记住的,这些在大渡河上牺牲的这些战士们。我们再读这一句。
品读七八句
1、师:如果说翻越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豪情,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是战胜敌人的喜悦,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我们读一读最后两句:
走出茫茫雪山,红军心情如何?
2、从:“喜”字体会到
3、从”三军”体会到
相机补充资料说明: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则东希望并想念他们,相信他们顶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因此三军这个词,充分表达了对红2、4方面军殷切的希望和信任。
4、既有翻越雪山的欣喜若狂,更有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谁来向我们展示此刻这种主席的豪情?(请生表演读、合作读,师相机评价: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等)
相机指导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结束语:
1、同学们,对长征胜利的展望,对革命成功希望,这也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而精神动力。让我们带着这种豪迈的战斗豪情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孩子们,随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回到了74年前。
孩子们说说红军给你留下的印象。
毛主席给你的印象:
毛主席诗词给你的印象:
2、老师指着板书:仅仅五十六个字让我们充分体悟到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
3、同学们自由背一背,看看谁的节奏把握得最好,谁的重音处理得最好,看谁背的更有情感。
4、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首词,《
清平乐·六盘山》希望大家用今天的读书方法,学习一首词,体会毛主席当时的心情。
《
清平乐·六盘山》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一读。
5、下课铃声响了,可长征的精神还充溢在我们的心里,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诵《长征》,让奋进长征精神激励我们的同学、我们的老师,还有我们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附:《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七言格律诗
初读:知梗概
再读:明诗意
品读:悟诗情
英雄主义、乐观主义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七律·长征》教案设计(二课时)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