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师:如果我们把这篇课文当作一部电影来欣赏的话,那么,课文结尾则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请大家细细欣赏。

(生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段里,大家可能会有个词不理解。

生:“铁流”。

多媒体出示“铁流”变红色。

师:对于这个词,大家不要忙着查字典,求教人。只要你把这部分内容当电影来看,你就一定能读懂它。

(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师:如果说“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是个特写镜头,是个近景,那么,你说结尾是个什么镜头?

生:是远景。

生:是个远镜头。

师:说说你看到的远景?

生:我看到了崇山峻岭。

多媒体出现远镜头崇山峻岭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茫茫草地。

多媒体出现远镜头崇山峻岭及茫茫草地的画面

师:在崇山峻岭之中,在茫茫草地之间,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红军队伍。

多媒体出现崇山峻岭及茫茫草地为背景,红军行军的画面

师:联系你所看到的,你一定能理解“北进的滚滚铁流”。

(还有小部分学生似懂非懂)

师:(引导)“北进”这个词,还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过?

生:(回翻书页)“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

师:联系这两句,并想象画面,你能理解“北进的滚滚铁流”吗?

生:(停数秒,学生喜形于色,有恍然大悟之感)“滚滚铁流”指向北挺进的红军指战员。

生:“滚滚铁流”指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

师:(高兴地)你看,你们不都看出来了吗?不过,为什么把“红军队伍”称作“铁流”呢?

生:远看红军队伍,就像一条溪流。

师:(笑)你说得很对,但停顿不对。要这样说“远看,红军队伍就像一条溪流。”所以,有个词叫“人流”,大家记下。

生:“铁”说明这支队伍像铁一样坚不可摧。

生:“铁”说明红军的战斗力强,屡战屡胜。

师:“铁流”就是指战斗力强的队伍。弄清了这个词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说说你对这一段的理解。

(生边读边批注,随后交流)

生:大黑骡子给了大家战胜一切的信心,将大家的悲痛化作无限的动力。

生:大黑骡子是战士们的亲密“战友”,他的身影时时陪伴着战士们,鼓舞着战士们。

生:牺牲了的大黑骡子,唤醒了战士们坚强不屈的精神。

生:大黑骡子似一袋永远吃不完的粮食,战士们能从它那里获得力量。

师: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啊!大黑骡子化作了永远的精神食粮。

生:我们流泪,我们歌唱;我们艰苦,我们胜利;你的死,是为了多数人更顽强地活!

师:这是一首献给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诗。(稍停,小结)同学们,这段文字还是音与像的绝妙结合,你看一个远镜头,再配上铿锵有力的画外音“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不就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感觉吗?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段,并背下来。

多媒体出现崇山峻岭及茫茫草地为背景,红军行军的画面。配话外音: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最后一段教学实录片段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