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所以我以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去感受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让学生去自主结构文本,填充文本的空白和盲点。
教学过程
一
师:同学们上节课读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结。谁愿意读课题。
生:“装满昆虫的衣袋”.
师:读课题的时候应该突出哪两个字?
生:装满。
师:为什么要突出这两个字?
生:装满这两个字说明法布尔装的昆虫多,所以要突出。
生:法布尔的衣袋天天装得满满的,可以看出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
生:法布尔不仅喜欢昆虫,还对昆虫非常着迷,不然他的衣袋为什么要装满昆虫哪?
师:说得好,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迷恋昆虫,所以衣袋装满昆虫。能不能把课题在读一遍。
(学生读课题,把装满两个字独得重重的)
(为什么要让学生读课题,主要是因为学生上节课已经读了课文,读课题是要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前理解,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以便下一步教师的教学)
二
师:课文写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具体的语句中感受到的,自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要读出你自己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教师不时的表扬读书做记号的同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师:谁愿意说一说,课文的那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生:“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你能不能把这一句读一读。(学生读,但没有读出法布尔此时兴奋的心情)
师:同学们,这只虫子是法布尔用了几天的时间找到的?
生:三天。
师:这三天法布尔是怎样寻找纺织娘的?(学生读第三节)
生:法布尔是花了三天的时间在田野里寻找。
师:同学们注意,当法布尔找到虫子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用了一个“终于”。
师:你们知道终于这个词说明了法布尔捉到虫子之后,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
生:非常兴奋。
师:能想象出他当时的样子吗?
生:法布尔可能会跳起来!
生:法布尔可能会大喊起来!大叫起来!
师:我想法布尔一定非常兴奋,毕竟这是他辛辛苦苦捉来的漂亮虫子。现在同学们知道该怎么读“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这一句了吗?自己先试一试。
(三四个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把法布尔当时兴奋的神情用自己的朗读表现了出来。)
师:我们一起读一起感受法布尔此时兴奋的心情。(学生齐读)
师:法布尔捉到了漂亮的纺织娘多高兴呀。谁愿意读第三节。
师:法布尔用了三天的时间捉到了纺织娘,他天天趴在田野中,不累不饿吗?
生:因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他已经忘了饥饿。
师: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首先还是他非常喜欢昆虫,如果不喜欢,他也不会对昆虫着迷的,更不会三天的时间里趴在田野里捉虫子。
(教师在学生没有读好“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这一句时,并没有进行简单的示范,而是继续让学生读书,抓住“终于”这个词,去体会想象法布尔捉到虫子时兴奋的心情,着力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填补。在学生解构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自然要然纸上,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图像,建立了言语图式。)
(三)
师:课文展还有那些地方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生:课文的第四节。
师:为什么会是第四节?
生:老师您看,法布尔在放鸭子时不是逮甲虫就是静静的看小动物,他对昆虫多着迷呀。
师:你们知道静静的观察是怎样的观察吗?
生:一动不动的在那儿看。
生:非常仔细的看,专心致志的看,心中只是想着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师:同学们那叫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着迷。
师:一起读这一节,好吗?
(学生齐读第四节)
(这一节虽然不是课文的重点,但是静静的看恰是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表现,而且法布尔不是一般的看,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看,这种着迷已经不同于原先第三节,他在兴趣中带有了一些理性,为下文的法布尔虽然被父母责骂仍观察昆虫,做了有力的铺垫。虽然不能向学生点明,但学生通过读书是可以感受到的,这是文章的期待性结构,它需要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用自己的想象来填补。)
装满昆虫的衣袋(四)
师:法布尔喜欢昆虫,常常静静的观察昆虫。课文中还有写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地方吗?
生:“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这些句子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十分迷恋。
师:同学们一定知道敏捷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仅仅是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吗?
生:不是仅仅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还说明法布尔对昆虫越来越敏感了,他对昆虫越来越迷恋了。
师:是呀,我们在田野中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昆虫,为什么我们没有想法布尔那样,还是因为我们没有像法布尔那样对昆虫十分着迷。同学们知道怎么读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一句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读,读出了法布尔此时欣喜的心情)
师:第五节中有一个词“欣赏”,你们看一看能不能换成看哪?自己读一读“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然后告诉老师。
生:不能换,因为是仔细的看欣喜的看。
生:当然不能换,法布尔在包这个小虫子的时候,一定是小心翼翼满脸微笑,他太爱这个小虫子了。看不能表达这个意思。
生:欣赏是美美的看,法布尔已经把这个小虫子当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了,他太爱这个小虫子了,法布尔真的着迷了,看就没有这个意思。
师:是啊,小虫子在法布尔的心目中以不是一个小虫子了,这时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你们能想象出法布尔包这个小虫子时的样子吗?自己边读边想象,一定能读出其中的精彩来。
师:你来读,其余的同学跟着他包小昆虫。(这个学生读时,其余的学生就像当年的法布尔一样,欣喜的包着虫子。又找了几个同学读,都能读出法布尔当时包昆虫的样子,很好地体会出了法布尔这个细小的动作中传达的对昆虫的迷恋。)
师:法布尔太爱昆虫了,同学们那不能把第五节完整的读给大家听。
(配乐读第五节)
师:今天的法布尔过得高兴极了,但回到家之后又非常难过。同学们注意这一次法布尔是难过极了,知道“极了”是什么意思吗?
生:难过到了极点,他都哭了。
师:法布尔为什么这么难过?
生:父母的责骂,父母的不理界。
师:我们读一读父母的话。知道怎么读吗?
生:突出父亲的责骂,母亲的责备。
师:自己读一读六七节,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读。)
师:父亲的责骂还可以理解,而母亲最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也责备他。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这么难过了吧。能想象出法布尔扔昆虫时,复杂的心情吗?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读第九节)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生:老师,法布尔不是对昆虫着迷,而是痴迷了。
师:为什么说是痴迷吗?痴迷和着迷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生:课文中的法布尔对昆虫爱的都有些傻了呆了,连父母的责骂都不顾了。
生:法布尔经常躲着父母,玩那些没用的玩意,要知道如果被父母看见一定会挨打。这不是痴迷吗?
师:法布尔为什么要躲起来偷偷的玩?
生:(异口同声的说)对昆虫痴迷!
师:法布尔虽然是躲起来偷偷的玩,但仍然是兴致勃勃,自得其乐。读一读第10节,感受一下。
(学生读)
师:躲起来偷偷的玩,虽然是躲,法布尔仍然是玩的非常开心。躲字应该怎么读?
生:读出法布尔高兴的样子。
生:读出躲中蕴含的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生:读出法布尔虽然躲,当玩的十分开心的样子。
(学生读)
(五)
师:同学们现在是否明白法布尔雕像上的衣袋为什么鼓鼓的。
生: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生:这两个鼓鼓的衣袋是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象征。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十四课学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吗?你们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能成为昆虫学家吗?
生:因为法布尔就像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一样,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生:法布尔的坚持成就了法布尔。
生: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虽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甚至还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但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爱好,所以成为了昆虫学家。
师:我想,法布尔如果在父母的责骂中选择放弃,不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许就不能成就昆虫学家的法布尔。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决不能清言放弃。更要想想我们的衣袋又装满什么哪。
生:老师,我们的衣袋里装满的是知识。
生:我们的衣袋里要装满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
师:同学们再把文章读一遍,让法布尔的两个高高鼓起的衣袋,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2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