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山坳”等词语,积累格言警句。(2)指导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要注意和人物的年龄、性格、职业等特点相匹配。(3)阅读古诗《绝句》、《枫桥夜泊》。(4)习作:续编《皮皮鲁的风筝》 (5)学写毛笔字“邦”“珠”“约”。 2.过程与方法以练代讲,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古诗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重难点、关键 1.懂得描写人物的言行要和人物的年龄、性格、职业等特点相匹配。 2.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皮皮鲁的风筝》,想象要合乎情理。课时划分 四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 2.开火车读一读书中的词语。 3.全班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 4.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书写词语,说说书写的注意要点。书写注意要点提示:“俊”字右边的“八”不能丢;“恼”不能写成“脑”;“晖”和太阳有关,是“日”字部,不能写成“辉”;“势”右上边的点不能丢;“茫”是上下结构;“胸”字右边里面先撇后点,然后竖折、竖,最后一竖不能忘。 5.学生写一写文中的词语,教师巡视辅导。 6.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引导学生选读课文《代课老师》。要求:画出描写孩子们在储蓄所回答狗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语句。 2.指名反馈。 3.引导学生再读一读,然后指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年龄的孩子对同一个问题回答的方式不一样) 4.教师小结: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在言行上所表达出来的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读一读“金钥匙”中的第二自然段。 5.教师:读了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为除了要注意年龄特点外,还要注意什么?(人物的性格、职业等) 6.教师小结:人物的言行只有和他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点相匹配才能使得你笔下的人物真实可信。 7.组织学生从本组的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进行分析,加深感悟。
三、格言警句 1.学生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2.指名读,检查读通的情况,集体评议。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介绍《朱子家训》:这句话选自《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庐所著。朱柏庐(1617~1688),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今属江苏)人。与归有光、顾炎武为“昆山三贤。”《朱子家训》从整体上看,体现了儒学的观念形态,立身正大,从容静气。中国旧学的“齐家”之说,此为最通俗的读本。由训诚而提出的立身之法,几百年来,为士林所重。本书由于它的深刻、精警,而又明白如话,发人深思,故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的一些话语,迄今已成为汉语中的常用词语,为百姓所乐道。 5.引导学生再读警句,想一想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阐述的道理。 6.指名反馈。(对于所吃的一碗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想它得来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质的生产是很艰难的) 7.教师;同学们,这些语句要告诫我们什么呢?(懂得珍惜) 8.再读,熟读成诵。 9.拓展阅读。(1)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2)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3)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5)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四、自主阅读。(一)阅读《绝句》。 1.初读,理解古诗的意思。(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洪亮。(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图文结合,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1)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2)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适当地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使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秋雪)、近处直径(门)和想象的远处直径(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3)学生看挂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海里再现画面。(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读古诗,体会情感。 4.教师小结:这首古诗描绘的是诗人当时寓居的浣花溪草堂,周围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二)阅读《枫桥夜泊》。 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首古诗学习的方法。(1)读准、读通诗歌,读出韵律。(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3)想象,体会古诗的意境。(4)感情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集体反馈。(1)检查学生读通的情况。(2)理解古诗的意思: 月亮沉落后乌鸦发出声声的啼叫,寒冷的秋霜充满着四周。看着江山的渔火,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使满怀愁绪的我难以入睡。夜半时分,疏落的钟声,悠悠地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到我泊居的小船上。(3)一边读古诗一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指名说一说。(4)指名反馈:你体会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一份情感?(哀愁、思乡) 4.教师小结:这首古诗写出了诗人张继所见、所闻、所感,并描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受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积累了不少词语,还积累了《朱子家训》中的警句、积累了两首古诗。语文学习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地成长。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广泛地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查阅《朱子家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它背诵下来。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展开想象,续编古诗《皮皮鲁的风筝》。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同学们,读了《皮皮鲁的风筝》一课,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样?(想象大胆、有趣……) 2.指名复述《皮皮鲁的风筝》。 3.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续写《皮皮鲁的风筝》。)二、编故事,拓展思维。 1.提出疑问,对课文进行延伸。师:皮皮鲁的龙风筝活了,但许多人都想占有它。那皮皮鲁该怎么办呢? 2.学生交流皮皮鲁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3.交流讨论,续编古诗。师: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围绕皮皮鲁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展开想象续编古诗。 4.学生以不同形式续编古诗。自己独立编—四人小组交流—修正自己的故事—小组推选一名优秀的同学进行交流。三、指导写作。 1.联系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注意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写好人物形象。 3.适当地发表自己的评论。 4.注意听取别人的建议,根据别人的合理建议进行习作修改。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五、集体评议。六、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写毛笔字“邦”“珠”“约”,并掌握相关的书写要点。教具准备 毛笔、墨水、纸。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 1.教师出示“邦”“珠”“约”,学生读一读。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字。二、观察,分析字的结构。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 2.指名反馈。(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细读字帖,找出这三个字在结构上的微妙差异:同学们,这三个字虽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却有着微妙的差异。请同学们结合书中的要点提示,再读一读字帖。 4.指名反馈它们的区别。(1)“邦”:左边高,右边低,左右对角平衡。(2)“珠”:左边窄短,右边宽长。(3)“约”:左右相向,互相呼应。 5.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些字的书写要点。 6.教师示范写,学生观察,加深理解。三、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四、展示作业,集体评议。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语文A版第九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