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此起彼伏”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咱们来学习第15课《紫桑葚》(板书课题):知道什么是桑葚吗?(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因此,上课伊始,以桑葚问话题激趣,便有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我们高年级语文学习有一个特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重点,我们回顾一下,但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由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内容,掌握本单元学习方法入手,能使学生整体把握单元主题,实现从面到点的自然衔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写了一件什么事?(谁?干什么:起因 经过 结果)

2、说说你了解的许世友。

* 过渡: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许世友的故事,据说他能飞檐走壁,文章写的故事发生在“孟良崮战役”中 ,孟良崮战役是一个很著名的战役,文章却没有正面写这场战役,没有写这位传奇将军如果率军杀敌。那么。这位被称为“毛泽东的‘匣中宝剑’”的,在战场之外,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许世友的传奇故事,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学生对于许世友这个人,对于孟良崮战役中发生的这件事,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课标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时候让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三、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精神。

1、 我们学习写人文章,要从一篇文章中了解一个人,应该怎么做?谁来回忆一下?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抓住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通过环境描写体会人物。)

2、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了解许世友同志。请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学习,找找,哪些内容能感动我们,我们可以在令语句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a、同学们自学画批。

b、在学习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

c、抓好以下语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 他先敲了敲门,没动静,就慢慢推开虚掩着的秫枯(shújiē)扎的门。迎门是一个大秫秸笸箩(pǒluo),里面养着已长到一寸左右的蚕宝宝。一条条蚕虫,在蠕(rú)动着,叠压着,有的还把头抬起来,来回扭动几下。他笑了笑,慢慢退出来,又轻轻地把门关上。

* 他严肃地看了他俩一眼:“我命令你俩,马上去给我采一筐桑树叶子来,要干净,要肥实。”

* 他锁着眉头,没吭声。过了半天,才又轻声说道:“你俩再去一趟,要扩大搜索的范围。”他把手使劲儿往下一按,声音略大了—点儿,“但必须采到桑叶。”

* 他瞅着一个个蚕宝宝,嘿嘿地笑着,慢慢抓起一把桑叶,反过来顺过去地看了看,没有杂质,只是叶柄上带着几个紫色的桑葚。他把桑葚摘下来,塞到警卫员的嘴里。

……

(新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个教学环节,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感受许世友的感人真情。通过小组学习、讨论,批注、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通过大家的交流感受到徐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还不忘关心、爱护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四、复述课文。

1、回忆一下简要复述的方法。

(抓住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还可以先编写一个提纲,再练习简要复述。)

2、我们就自己选择方法来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3、指名在全班进行简要复述。

(深入了解课文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

五、作业:

简要讲述一个你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说说你为什么敬仰他。

板书设计:

起因:落脚老乡家

发现蚕宝宝

15.紫桑葚 经过: 命令采桑叶

喂蚕 留桑葚

结果:留条感谢——感动老乡

关心百姓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紫桑葚》一文,篇幅也较长,属于阅读课文,怎么教这类课文,历来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节课,我就阅读课的教学进行了尝试。我的教学围绕课后问题分三步教学:一,快速浏览,整体感知;二、品评句子,朗读感悟;三、复述故事,点拨升华。教学环节简洁,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教师舍得花时间让孩子们阅读,讨论,交流,孩子智慧的火花由于老师的巧妙点拨而迸发,教学效果不错,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气氛热烈的表象下,忽略了个别学生,部分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这是今后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课堂应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老师的目光,应该关注更多的学生。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紫桑葚教案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