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寄语】“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现代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了关于课文《蝈蝈与蛐蛐》和《夜》的导学案,大家可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济慈、叶赛宁介绍: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1.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景色。

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

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展示:

1.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2.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意。

(1)《蝈蝈与蛐蛐》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4)归纳《夜》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

第二节:写 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

第四节:再次写

三、练习反馈(略)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蝈蝈与蛐蛐》和《夜》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和《夜》导学案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