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水调歌头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水调歌头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小时候,爱听邓丽君的歌,长大后,爱听王菲的歌,她们的歌声似天籁之音,婉转悠扬,而一首《明月几时有》被她们演译得淋漓尽致。喜欢上苏轼的这首词,源于对歌曲的喜爱。当看到教材中的选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甚至上研讨课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课。对于这节课的成败之处,在此做一个反思。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晴圆缺中阐明人生哲理,贯穿着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的深刻而独到的思索,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
如何上一堂新颖、生动、活泼的研讨课,让学生在无限趣味中领会词的意境呢?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1.聆听音乐,激趣导入。2.反复诵读,体会诗气;3.品析诗歌,领会意境。
首先,面对传统的古典诗词,很多同学拒之千里,认为传统老土,远不如一些现代文通俗有趣,如何让同学们对古典诗词感兴趣呢?我想到了我最喜欢的这首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惜没有找到原版的碟,只能从网上下载动画版的歌曲,虽然现代味少了一点,但从学生们听歌时专注的眼神和微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还是非常喜欢这首歌的。
音乐和文学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好的音乐和文学都能震撼人的心灵,音乐能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甚至可以自己谱曲,自己演唱,学生当然兴致高昂了。
接下来是诵读环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朗读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但朗读不仅仅是教师一声令下,大家张嘴就念这么简单,课堂朗读也有一定的巧妙,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情绪,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文本状态;分派朗读有利于氛围的营造,关系到学生对诗词的初步感受;还可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提倡“美读”“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设计有学生跟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派读、个人读他人评价这些读的方式。从中,我们读出了“琼楼玉宇”般的神话境界,也读出了千载离怨;我们读出了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也读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朗朗的读书声把课堂气氛一下就推向了高潮,学生们个个情不自禁,争先恐后,以读为荣,以读为快,读得声情并茂。
但在课堂中,我认为在“读”这一环节还做的不够,总害怕课堂任务完不成而偷工减料,急于求成,显得有点仓促。
当然,张口、用耳,都代替不了动脑思考,词的意味是要靠细细地品位出来的,于是,熟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品”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细细品位,先小组交流,然后学生发言。在学生的心目中,品古典诗词是一个难点,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为了让学生不望难生畏,在此之前,我先做了示范,给学生一些启示,学生也积极动脑思考,有的品的中规中矩,也有的品的别出心裁,也有的背道而驰,对于一些新奇的观点,我们不能一味否定,因为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心得,我们只能加以引导,让他们再品再思,真正理解。品词就象品一道菜,尝到了其中美味,舌头就欲罢不能了。学生品出了感觉和想法,尝到了思考的甜头,对古典诗词也就不会再“望洋兴叹”了。在这一环节,我以为在对学生的引导方面做得不够,缺乏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因此对有些问题品的不够透彻,可能还有学生不能心服口服。
虽然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想,学生已经从这堂课中感受到了词的魅力,他们已经能饶有趣味地在词苑中漫步了。鲜花因芬芳而美丽,鸟儿因翅膀而翱翔,学习因兴趣而吸引,如果我们的诗词鉴赏课能像磁石一样牢牢吸住学生的心,那么我们又何愁学生喜欢不了古典诗词呢?让我们尽情地在词苑中漫步吧!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水调歌头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水调歌头教学反思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