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今天上午,两节课连堂,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辛弃疾词两首。我用一节课帮助他们做了预习工作,主要从作者生平(知人论世)、朗读技巧(情感把握》与熟悉典故(知典论词)三方面进行,学生的听课状态还好。特别是讲述到辛弃疾自小就受到祖父的耳濡目染,在“指画江山”中埋下了一颗抗敌复国的理想种子,“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感染了同学。

但是,第二节课,当我们一同鉴赏《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的时候,发现学生眼神迷离恍惚,很多同学心不在焉,游离课堂。课下,我走到他们中间,询问原因,有同学说五一以来时间的调整无法适应;有同学说听课没有意思,特别是第二节的鉴赏课。

“没有意思!”这句话特别熟悉,当时刺了我一下,我知道这是真话。后来想想,自己的语文课到底有多少让同学们感到“没有意思”呢?不禁让自己一颤。

首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老师第一反应就是:学生不认真听课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习惯以教师的威严去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这是课堂的秩序和纪律。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需要对学生的“有意思”去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呢?

学生口中的“有意思”,也许是那些能触动他们的感觉系统,调动他们的思维细胞。在语文课上,他们认为“有意思”的往往是故事小说,也包括一些见闻世事的奇谈怪论,还有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各种人和事,总之就是接近他们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的。诗歌由于语言精炼,意象丰富,达情含蓄,想象丰富等特点,学生不易亲近。

我们一方面通过朗读训练,尽量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体味情感。但这一环节教学十分困难,特别是当我一遍又一遍的范读以后,学生个体读还是停留在初中水平之上,我深深痛感到我们的朗读指导教学都是失败的。也许通过我们的范读和指导,学生能整体感知诗词所传达的感情,但是我们仅仅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了吗?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问题导向,带领学生进入诗歌脉络世界,去品味其景其情,鉴赏手法。这一环节,我们的老师比较精通和熟练,各种技巧和方法层出不穷。作为新手,我也希望借鉴模仿学习,所以整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就是用别人的“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

学生的“没有意思”,从教学的角度去看,问题到底在哪?我的问题设计,讲课思路,言语表达还是情绪感情呢?可能都有,但是“以教定教”的备课思维,导致自己的教学往往都是一厢情愿,可能是学生感觉没有意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每次备课,总是温习课本以后,迫不及待地去看教参上面的解读和鉴赏,然后去搜集各种教案,从中筛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二,整合在一起,走进课堂,给同学们“侃侃而谈”。那么,学生的学情和上课状态完全不在考虑之中,有时候也很难把握,更没有精力去兼顾。

王荣生教授曾撰文指出,我们老师首先应该不要把自己当一个老师去备课,用一个读者的身份去阅读文本。以教师的身份定教学设计,我们很多时候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学生,我们更不愿意去花更多的时间去“素读”文本,找到自己的原始感受和思路。我们一开始就站在一个教师的高度去解读诗歌,那是专家的角度,我们就远远地离开了学生。

学生总是用自己的经验去接受和解读新的知识,那么讲课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忽视。我们不关心学生学了哪些内容,我们只关心自己要教哪些内容;我们不关心学生听课状态,我们只关心自己的讲课状态。

所以,我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带着专家的解读和他人的教学思路去讲解,学生们带着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去听课和理解,这样中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产生了课堂中的“代沟”,学生自然觉得“没有意思”。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反思发布于2020-11-1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