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答,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理解课文内容并演一演,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精心朗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用心体会人物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解释课题。
1、学生自主发言,说说自己课前搜集的能言善辩的名人。
2、故事导入:师讲《鸟》的故事。(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同学们,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晏婴)能说说理由吗?(他关心老百姓、心地善良、聪明过人……)从这个故事中你们知道老百姓为什么称晏婴为“晏子”吗?(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孔子、孟子、墨子。)(课件补充介绍晏子其人。)
3、出示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说说课题的意思。(课件介绍楚国及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师提出初读要求:
(1)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2)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适当检查、交流。(课件补充关于“橘”、“枳”的相关知识。)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
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之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3、晏子的这句话具有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4、有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第二课时
一、读演结合,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欺君之罪等。(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概括。)
2、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好不好?(四人小组,把你们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3、学生表演,师生点评。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理解“水土不服”,并说说齐国人为什么“水土不服”?
2、四人一组,演一演课文第五自然段。
二、研究神情,理解晏子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沉着冷静,不卑不亢)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3、请大家用一个词语来夸夸你们心目中的晏子?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三、循循引导,潜心会文。
1、下面让我们再回到故事中,留意一下楚王的笑,说说课文几次写到楚王的笑?你们从这些笑声中能体会到什么?(轻蔑的笑,尴尬的笑,笑里藏刀。)
2、引导学生总结填空。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下面就让我们用填空的形式写下学习收获吧。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出色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四、课外延伸,推荐阅读。
《林海雪原》中杨子荣面对坐山雕的盘问机智的回答;《沙家浜》中阿庆嫂跟刁德一斗智一节。
教学反思
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值得肯定的方面有两点: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本课故事性很强,所以本课的设计理念定位在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以读促悟,以悟促演,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教师课前激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朗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并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时教师只需要做好“导演”这个角色,合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对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所以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就提高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巧设环节,积累丰富的语言。
在学习第二个小故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们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灵活的教法、学法设计,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感受文本中人物智慧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悄悄点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
不足之处在于淡化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首尾照应,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教学中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在了解课文内容时,请学生按顺序来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很不错的选择,这对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五年级下册课文《晏子使楚》教学案例发布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