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鸟的天堂》是第十二册第四单元中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思维重点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能分辩文章中事实与联想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点,也作为这一课的思维训练重点材料。主要途径是通过语句训练来达成这个目标。这篇课文除训练点以外,,就其内容来看,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笔下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就文章结构而言,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至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这段写大榕树的形态。枝繁叶茂,充满生命力。但因为已是黄昏,鸟儿都栖息了。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第三段(第10至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再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早晨阳光明媚,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深深发出“鸟的天堂”的确鸟的天堂的感慨。这篇文章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作者的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教学目标:
1.能分辨课文中写的是具体事物还是作者的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学习课文1、2两段,让学生理解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
3.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鸟的天堂”大与美。
教学重点:
1.能分辨课文中写的是具体事物还是作者的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理解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
教学难点:
为什么称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思维训练点:
1.当你看到这棵榕树时,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和感慨(培养思维灵活性)
2.通过句式比较,让学生明白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培养思维批判性)
教学关键:
抓住课文第7、8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联想的作用,同时引发学生合理想象,并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与课文中的景、与作者的热爱南国风光之情融为一体,从而引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共鸣。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幻灯、胶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释题,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提问:“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板书:美好的环境
有一个地方被称作是鸟的天堂,那么它又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请同学们说说)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呢?它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村里有条天马河,河中有个小岛,岛上有棵500年左右的大榕树,树丛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蔚为壮观。(板书:大榕树)(出示大榕树的幻灯)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景象不同
1、提出问题,学生探索:作者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出示幻灯)作者曾( )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 )经过;第二次是( )经过。因为经过的( )不同,看到的 ( )也不同。第一次看到( ),却没有看到( )。第二次去听到了( ),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枝繁叶茂的( )真是( )。
(思考题操作步骤):
l自由读课文,独立填写
l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l答案反馈,及时评价(只要正确,答案可以多个)
l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并小结
l完成课堂练习题4
2、学生汇报,可能出现情况:
第一次是什么时候经过,学生会产生分歧,因为书上没有明确写出时间词,所以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晚上 (2)黄昏 (3)傍晚
3、教师采取策略:
(1)转化问题,学生探索:
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来说明,第一次是傍晚进过,你是怎么知道?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2)学生汇报,讨论分析
*比较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边答边出示幻灯)
A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原文)
B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改句)
讨论分析后得出:
a句式不同:(1)句是排比句,(2)句是并列句,
b标点不同:(1)句是短句之间用逗号,(2)句短句之间用顿号。
c加了“在”不同:(1)句象是撒在很多的地方 (2)句象是撒在这三个地方似的.
d韵味不同:(1)句读起来更有韵味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大与美
1、提出问题,学生探索。
师:作者信服那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那么这是一棵怎么样的一课树呢?
(出示小黑板)这是一棵( )的树。
学法步骤:
l播放录音(第6—9自然段)
l小组讨论
l答案反馈
2、学生汇报,讨论分析
指名汇报:
可能会出现的情况:(1)这是一棵高大的树。
(2)这是一棵庞大的树。
(3)这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树。
(4)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
师:谁的答案正确?等我们一起讨论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3、教师采取策略
师:你分别从哪里可以看出榕树的高大与繁茂?
(1)课文中如何描写的呢?请同学们划出重点词句来体会。
(2)学生汇报,集体讨论。
(3)引导学生理解
让学生浏览5—8节,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近看的?(5、6节是远看的,7、8节是近看的)
学生自由读第5,6节,思考:远看的大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繁茂)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边答边板书:许多棵?两棵?一棵?
那么大榕树到底是几棵?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了?(课文第7自然段)
谁愿意读第7节?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并出示幻灯第7节)
指名读第2句,理解“真”的含义:(真正、本来;)学生读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你能把这棵大榕树的一个丫枝,枝上有生根的情景
能把它画出来吗?
操作步骤:
A先读通这些词句
B再让每个学生试画:(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 2、 3、 4、
C接着就学生的画来引导理解这棵树上为什么有数不清的枝丫?
D最后进一步理解作者在远看的时候说“有许多棵”的原因。也让学生明白这棵树的真面目是:一棵!(可以体会这棵大榕树的庞大与繁茂)
小结:只见大榕树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容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容树姿态的庞大。老师说过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的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那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奇特的容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容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的。写出了大榕树的高大与繁茂。板书:高大
师:齐读第8节中的第一句(出示第8节幻灯)思考:这句写什么?(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板书:繁茂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容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
(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出示幻灯)
从看到这样多的绿叶,作者联想到了什么?(“翠绿”“照耀”——联想到了“展示生命力”“新的生命在颤动”等)板书:展示生命力 生命颤动
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来体会大榕树的美丽以及所展示的勃勃生机。
师:你要是看到这美丽的树,你会联想到什么?或者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操作步骤:
(1)先让学生看挂图(大榕树)
(2)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抓住特点,设点发散
(3)当学生对这个有困难时,可以提供样例
样例:(这棵大榕树,好象一把擎天巨伞,独木成林,遮盖了一大片地面。绿叶密密层层,不留一点缝隙,整棵树充满了生机,一根根粗大的树枝蜿蜒盘旋,千姿百态,无数须根随风飘拂。叶子绿的发亮,在阳光之下,犹如绿宝石一般夺目耀眼,好象一切绿色的生命都在欢欣地颤动着………)
师:这株容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明
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喜爱的,赞美的)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五:让学生明白这棵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提出问题,学生探索
师:作者为什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作者仅仅表达的是一种遗憾吗?
指名读第9节,思考:这里是不是真的没有鸟?为什么?
(由于这棵树的枝繁叶茂,把鸟栖息的影子都给遮住了)
2、句式训练,明白原因
出示幻灯:“这棵树之所以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因为( )还因为( )”
(1)指名回答,讨论分析
(2)教师引导,找出原因
写在附板书上:河——生命之源
农民的保护
师:这棵树之所以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因为树的高大与繁茂,还因为有农民的保护以及有大榕树生命生长的源泉。因此成千上万只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坏境幽静,适合鸟的生活和繁衍,过着美好的生活!
小结:作者单单在歌颂这棵榕树吗?(不是的)我想是在歌颂那里美好的环境以及在这样美丽环境下所孕育出的勃勃生命力。(板书:孕育 勃勃生命力)我想鸟的出现会使这棵树更具有生命力的。(出示出现鸟儿翻飞的幻灯)这也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六: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七:完成课堂作业题:1、3、4
板书: 美好
高大 许多棵? 环境
两棵?
一棵!
孕育
鸟的天堂 榕树
美丽 繁茂 叶多——展示生命力 勃勃
色绿——生命在颤动 生命力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鸟的天堂发布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