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是当代作家冯骥才运用自叙的方法,通过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阐述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向着目标,步步踏实,鼓足劲儿往前走,就能达到目标。 文章寓理于事,发人深剩教学这篇课文,应紧扣单元训练重点“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重点领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解题入手,整体感知。

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挑山工,如何让学生了解挑山工呢?首先应该从文题入手,让学生明白挑山工究竟是干什么的,以及他们所从事的这种职业的艰苦。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挑山工是干什么的?你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学生们基本明白了挑山工的职业。原来挑山工就是那些肩挑货物,专门负责把货物送到山上的人。通过初读课文,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同时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也就是给文章分段,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作者是按提出疑问—→解决问题—→受到激励的思路表达中心的。把段落大意连起来,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逐段理解,细读悟理。

在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并给文章分段之后,便进入精读、细读和理解、品析阶段,这就要引导学生分段阅读,逐层悟理,体味挑山工的情怀和大山一样的品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让学生们看看“挑山工的特点”,并动笔画出有关词语,再思考: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这样登山有什么好处?为了便于理解,教师可以画图演示。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我”是怎样产生疑问的,找出游人登山时的语句。学习这一段时,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思考问题时,要一句一句地读,问题搞清楚了,再到课文中寻找答案,体会课文中重点词的意思。有的词要放到句子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有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才能读懂它。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想,圈圈、画画、读读、议议,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折尺形线路”一句,作者意在点明挑山工所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的原因,也说明挑山工由于长期从事这种职业,摸索和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挑山工们的聪明才智和可贵品格:他们不仅善于吃苦耐劳,也善于发明创造。这是较深层的理解。学习第二段课文。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我”遇到的挑山工的?让学生们用笔画出有关语句。然后帮助学生们一起找到“我产生疑问的原因”是挑山工两次赶上、超过我们,使“我”感到“惊异”,觉得是个迷。那么,“我”心中的疑惑是怎样解开的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体会挑山工的话,说出它的含义是什么,从中悟出道理。接着作者用具体事例——挑山工先到达山顶,证实了山民富有哲理的话。学习第三段课文。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那富有哲理的话激励着“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让学生们联系课后第4题,说说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受到了什么激励。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在总结课文时要突出以下几点:(1)使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紧扣中心,层层叙述,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贯通,首尾呼应,阐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2)要借助板书,揭示学习过程,教给学生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教给读书方法 落实训练重点——《挑山工》教学建议发布于2020-11-09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