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听特殊的葬礼一课有感_教学反思_教案_课堂实录_案例_课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有幸欣赏到陈建先老师《特殊的葬礼》的教学录像,老师课堂中的精彩无处不在,俯拾可得。尤为震撼的是,老师在课堂中的“得言”训练,让人受益匪浅。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即所谓“得意”;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其字词句章的为文之妙,即所谓“得言”。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让学生“得意”更要让学生“得言”。可是,我们的一些课往往都是在“得意”上大做文章。讲本主义,把好端端的一篇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
陈建先老师《特殊的葬礼》的“得言”教学,应该称得上经典!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多遍地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并在读中认真地品,投入地悟!为下面的“得言”做了有力的铺垫。接着,他给学生搭建了语言实践的平台。首先,在学生初读汇报时,他抓住了一个关联词“因为……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课文中迅速寻找到了与之匹配的内容:1,因为大瀑布枯竭了,所以人们再也不能见到它的雄姿了。2,因为人们乱砍乱伐,工厂不加节制地用水,所以大瀑布枯竭了。3,因为大瀑布是巴西流量最大的瀑布,所以人们都去那里旅游。4,因为大瀑布曾经是巴西人民的骄傲,所以人们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瀑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5,因为瀑布干枯了,所以引起了专家、教授的重视,为它举行了葬礼,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不难看出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人文内涵的过程,这就是在“得言”中“得意”。其次,陈老师巧用课文的空白点,设计一个总统演说的练习。要求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拿出演说稿,并且现场演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却是那么的有力:“先生们,女士们,今天在这里为大瀑布举行一场葬礼!她曾是我们巴西人民的骄傲,那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那巨大的水帘,那如雷的咆哮,曾让全世界为之陶醉……如今,它再也不年轻了,它静静地躺着,在群山中无奈地低下了头……你看到那顺着崖壁淌下的泪水了吗?那是她的血啊,救救它吧!……”孩子们说的多好呀!陈老师这个语言实践的平台搭建的好,它使学生在“得意”中“得言”,即学生对文本的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从领会文本内容出发,模仿课文的例子,巧妙地运用文本中的规范语言,从而流淌出这样精炼概括、感人肺腑的言语!这才是让学生真正的“得言”!
让学生得言的关键在哪?很显然就是要搭建一个精当的语言实践平台。陈老师两个语言实践的平台搭建的真妙。一个“……因为……所以……”句式,把学生带进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表面上完成这个句式是在让学生得言,实际上在完成这个句子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本的人文内涵,即在“得言”中“得意”;另一个语言实践平台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总统演说词,文本的人文内涵加上学生生活积淀和人文情感形成了一篇篇感情激荡,神采飞扬的演说词,表面上是得言,其实是意之流露,情之宣泄,即在得意中得言。这才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啊!
反思我们的教学,课堂上我们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得意”上,即反复地读,不厌其细地讲,任意割裂课文,肢解内容,深挖含义,把活生生的语文学习弄成空头说教,而这些对于正处于学习语言黄金时期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不够!我们也有让学生的“得言”时候,那就是在课外的大量练习。造句、改病句、选词填空等五花八门的练习把语言学习肢解得支离破碎,把学习语文弄得索然无味。“得意”与“得言”的脱节是我们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在“得言”中“得意”,在“得意”中“得言”。陈老师用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着我走出了阅读教学的片面性的误区;用他精彩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怎样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听《特殊的葬礼》一课有感,特殊的葬礼,希望对你有帮助!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听特殊的葬礼一课有感教案发布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