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浅谈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月光曲》案例及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当她听出这是贝多芬在演奏的时候,内心是多么激动,有谁能读出盲姑娘当时的语气?
生:读。
师:她此时除了激动,还可能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她可能还会很惊讶,因为她可能无法相信眼前为他演奏的人竟然真的就是贝多芬本人。
师:那你能试着用惊讶的语气,来读一读盲姑娘的话吗?
生:惊讶地读。
师:还可能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觉得他可能还有些疑惑,不敢确定眼前的人是不是贝多芬。
师:你理解得真好。要读出疑惑的语气,这两个“您”应该怎么读呢?你来试一试。
生:读。
师:把两个“您”字拖长,就能表现这种疑惑的语气,我们都来试一试。
生:疑惑地读。
师:除了疑惑,惊讶,还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我觉得她更可能会十分高兴。因为她一直都期待能听到贝多芬本人的演奏,所以当他真正听到了,一定难以抑制自己的喜悦之情。
师:你说的太好了。那你来读一读。
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为了上好《月光曲》这篇课文,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文本中,思考该如何处理文本,如何引领学生入情入镜,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特点。通过近半个月的整理和思索,我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心问题,引领朗读
在课后,有一个可以引领全文学习的问题,“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这个问题的提出,比较模糊,让学生没有研究的方向。在仔细思考之后,我觉得贝多芬之所以能创作出《月光曲》,是因为盲姑娘和哥哥,深深地触动了他。于是,我在课后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小地修改,整理出了一个引领全文学习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能创作出《月光曲》?”
二、读中入境,自读感悟
贝多芬是因为被兄妹俩对生活、对音乐的热爱所打动,才推门进入房屋,弹奏盲姑娘演奏的那首曲子,那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呢?盲姑娘和哥哥的对话,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是关键。因此,这些对话一定要提出来,作为重点处理的段落。
这些段落的处理,应该是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中领悟角色内心,真正读懂文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感悟情感,个性阅读
在读的层次方面,我设计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例如,为了让孩子体会到盲姑娘听出这是这是贝多芬的演奏,内心的情感。我设计了让孩子对照课文“激动”地读,之后,设问:盲姑娘可能还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引导学生疑惑地读,惊讶地读,兴奋地读,这些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更能走入人物的内心,促进朗读的指导。
四、读中质疑,合作探究
在设计贝多芬和盲姑娘的对话的处理时,我想到,如果重复上一个环节的处理方式,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那这个地方该如何处理呢?通过仔细地阅读,我发现这个环节的文字内隐藏了好多疑问,诸如,盲姑娘为什么能猜出这是贝多芬呢?贝多芬面对盲姑娘的疑问,为什么不答呢?贝多芬为什么愿意再为她弹奏一曲呢?这些疑问,学生肯定也会有所体会。那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学生质疑,释疑,来学习,来读好。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深入研究了教材,走入文本,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氛围很浓,读课文的时候也读出了各自的体会、领悟,课前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有限,所以还出现了时间没有掌握好,环节之间的转换还不够灵活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在这些方面努力,争取自己的课堂更有实效,学生收益更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浅谈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月光曲》案例及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浅谈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月光曲》及反思发布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