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2010年秋养正中学七年级月考(一)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全卷共4页,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00分。

2.请按要求在答题纸上答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

4.考试结束时,只交回答题纸,试题自行保管。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将下面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里。(2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接着,我还有分寸地挖苦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此人当时小有名气,他是个技艺高超的雇工裁缝,一脸奸笑,穿着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一向使女人着迷。他每周都给报纸写一首新颖的“诗”,表达他的最新感受。我编的那一期,他写的押韵诗《赠给××的玛丽》,当然,也就是汉尼巴尔的玛丽,被登在显著位置。但在这首诗发表时,我突然心血来潮,便在下方登了一段言简意赅、错辞辛辣的脚注。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接着 ( ▲ ) 穿着 ( ▲ ) 着迷( ▲ )

(2)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替换文中画线的文字: ▲ (1分)

(3)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纠正。(1分)

错别字: ▲ 纠正: ▲

(4)请用“心血来潮”造一个句子,要求15个字以上。(2分)

造句: ▲

3.古诗文默写。(7分)

① 来日寒窗前, ▲ ?(《杂诗》)

② ▲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③ 扬子江头杨柳春, ▲ 。(《淮上与友人别》)

④ ▲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 ▲ 。(《木兰诗》)

4.走进名著。(5分)

(1)《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 (人名)。(1分)

(2)简述题(任选一题),不少于50字。(4分)

①孙悟空大闹蟠桃宴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孙悟空的兵器如意金箍棒的来历。

我选( ▲ ), 答: ▲

(一)阅读《<论语>六则》一文,完成5-10题。(15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是记录 ▲ 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2分)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学而时习之 ( ▲ ) (2)可以为师矣( ▲ )

(3)学而不思则罔 ( ▲ ) (4)学而不厌 ( ▲ )

(5)默而知之 ( ▲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 )

7.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 )。(2分)

A 学而时习之 B 温故而知新 C 学而不思则罔 D 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文子凭借什么在死后被人称为“文”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

9.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3分)

答: ▲

10.学了《<论语>六则》,你觉得在学习方面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

答: ▲

 

(二)阅读《忆读书》(节选),完成11-14题。(12分)

①我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来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②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的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③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④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⑤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⑥《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⑦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我”读书入迷的情节,并加以概括。(3分)

答: ▲

12.从结构上看,第⑨段起什么作用?(2分)

答 ▲

1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一处,并简要说说它的作用。(3分)

答 ▲

14.请结合选文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4分)

答: ▲

 

(三)阅读贾平凹的《天上的星星》一文,完成15-19题。(13分)

⑴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

⑵“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⑶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

⑷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⑸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⑹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间,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是怎么了,却发现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⑺“这是怎么了?”妹妹慌慌地说。

⑻“月亮出来了。”我说。

⑼“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⑽我们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⑾“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妹妹说。

⑿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⒀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⒁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⒂“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⒃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躲藏在这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这里好了。

⒄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虽然它们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⒅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15.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2分)

发现星星 → ( ▲ ) → 议星星 → 捞星星 → ( ▲ )

16.第(11)段中,妹妹为什么说“月亮是天上的大人”?(2分)

17.请仿照第(4)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里笑,有 ▲ ,也有 ▲ 。

18.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请你以星星的口吻对月亮说几句心里话(字数30左右)。(3分)

三、作文(40分)

20.题目:越长大,越

要求:①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 字数不少于550个;

③ 不得出现包含个人信息的人名、班级名等。

…….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养正中学七年级上语文2010年秋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