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

1,理解、积累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涵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从诵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探究关键词蕴涵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一个山区孩子面对无言的群山时,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的世界的憧憬,走出山沟,去探究一个新的世界,便成为生活中不倦的追求。今天,让我们走进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一个孩子心中的呼声。

二、作者作品介绍

1,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的悬崖》等。

2,诗歌文体介绍: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三、学生默读全诗,疏解字词

明确:1,凝成

(níng):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凝结或注意力集中,本词中作前者解。

2,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另一义为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3,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瞬,眼珠儿一动。例: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等。

4,隐秘(mì):隐蔽,不外露。另一义做名词解,秘密的事,例:刺探隐秘。

5,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象开了锅似的。喧,声音大。

6,痴想(chī):发呆地想。痴,极度迷恋某物。

四、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停顿和情感表达。

五、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语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六、研讨释疑,探究诗意

1,诗中的“山”与“海”各蕴涵着什么意思?

明确:“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这山不是一座,而是无数座山。“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群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海”的深层含义是指理想境界。

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经历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2,“痴想”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甘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天地。

3,“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

这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象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4,“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5,“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七、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八、课堂小结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取向于群山与大海,表达了一种信念、一个哲理。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山”与“海”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相对形象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又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九、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并熟记掌握。

2,完成“导学”部分练习。

十,板书

比喻

在山的那边

海—————理想境界

王家新

山—————–重重艰难险阻

爬山—————艰苦奋斗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在山的那边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