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入教坛的语文教师的心声
我于2002年从师范院校毕业,至今整整三年了。三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是却是我教学前后感受变化最大的时期。回想三年前,我是满怀热情,满怀希望地走上讲台,还未开学,我已为学生们设想出了花样翻新的种种语文教学的方式:开办每周一次的读书课,开展演讲或诗歌朗诵比赛,阅读名著交流会,优秀习作展示台,小作者报,补充传统文化知识等等,我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万物的情态,体味万种的风情。
可是当我走入实际的教育之中时,我却不得不感言:原来是痛苦的教学经历开始了。初入教坛,我如一粒风尘,毫无自由选择方向的能力,就这样被接连不断的狂风吹得东摇西摆。而我的学生呢,也在我的摆动之下无意识的摆动着。他们的无意识实际上使他们摆脱了如我一般的有意识的痛苦,每天还是很开心的期待着我的到来。虽然我对待每一节课都很认真,很敬业,但是这种认真、敬业在我看来却是没有任何意义和教学效果的做法。如果非要说出成果的话,那也是我对学生进行灌输而使他们记下的缺乏真情实感的只言片语;再就是我的认真也是为我无为的工作做一点心理上的安慰,让我在情感上得到一些补偿,──没有玩世不恭,即使是做的无用功,也要做的像个样子罢了。
但是从内心上讲,我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曾经令我产生拒绝教书的念头,因为我生生的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语言的精妙绝伦在我的讲授下却毫无生机与情趣可言,转化在学生面前的只是白底黑字、有角有棱的方块,生硬,呆板,他们从4、5岁就开始看起,直到现在的14、15岁依然在看,不但要看,还要大段大段无意义的背诵,一想到在这之后的至少六年内,依然要看它,写它,背诵它──这才是最让人感到害怕的事情。想想看,学生倘若以如此的心态来学习语文,对待语文,能不让他们感到痛苦和厌倦吗?于是我很想放弃。但是最终我没有那么去做。在经历了内心煎熬的同时,我也想了许多分析了许多。
我之所以没能很好的按照我的教学想法走,客观上的原因在于:
1.学生对于学习的观念没有变。
语文教师都知道,虽然近几年的语文试卷已经开始由生硬的背诵死答案转化为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增加了灵活运用题型的比重,但是,新的改变并没有深入到上上下下的教学环节中。中考在变,高考在变,但是小学却变化不大,听学生说,小学的语文在考试前就是背中心思想,背问答题,这样学生来到初中便本身带着它的后遗症走来。学生的学习观念没有变,如何应对灵活的考试。
2.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变。
由于家长们从事着各行各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更何况是久待研究的教育问题,因此,对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本应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教师要研究和实验的问题,如今却因为教学的过于公开而成为了家长们的众矢之的。正是由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单一,以及家长对教学实验的不理解,才导致了有些教师本想采用新的活泼的教学方式,却被部分学生或家长告倒在案,为了避免再出这样的风头,“得不偿失”,众多的年轻教师也就会暗暗告诫自己,“你经验不足,可别刚刚参加工作就冒泡啊”,于是,新一代的“老”教师产生了。
3.教师的业务也是相当繁忙。
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备课时间并非是工作的全部,占去备课时间的大部分的是一些无意义的形式主义常规工作要求。比如,每月要写两篇教学心得,青年教师每周要听课不少于三节,每周三下午进行教学研讨会,每学期要交一篇教学论文,党员要交每月的理论学习心得,要进行教师上岗考试,要参加观摩课的听课和讲课……这些时间并非是完全集中在一段的。它们看似有意义的外表实则对教学备课任务认真严谨的年轻教师而言,就是一种负担。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听课无疑是一件要事。然而是否需要听,何时听最好完全将权利交给年轻教师自己去主动选择,一旦加上了量化,就让人很难做到保证质量,易走入应付的泥潭。再者,诸如教学心得,教学论文一类的要求,本身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硬性规定一出,反而易产生反感情绪。谁都知道,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心得或论文,是需要酝酿和经验的长时间积累的,谁能每月都写每年都写出佳作?别说是中学教师,就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们的教学时间更灵活,他们怎么没有能力每年都写论文呢?很明显,没有韵味,缺乏积淀的文章只能是多产的垃圾制造,无任何实用意义可言。这种种的要求让许多教师感到劳心,不得不也和学生一般高举双手,大呼“减负”。
4.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知识,只有复制粘贴的时间,而没有建立新文件的时间。
其实这一点在上面已有类似的论述。只需要将上述第三条中的教师换为学生即可。教师有学校领导下压来的各种“作业”,同样的,学生的课业负担则是来自于各位任课教师。我所在的学校是地处中原,升学压力很大,学生的在校时间基本上有10个小时,每天的课程平均为六门,那就有或多或少六门的作业要完成。学生晚上回到家吃完饭后大概已经是九点了,即使每门作业的要求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那么学生也要学习到深夜十二点钟。那就让我们来设想作为中学生的半小时作业可以是什么吧。题量大则很难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所以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就最好题少,然而实际上可能吗?学生的练习题少吗?语文呢,就更不能布置什么类似小作文性质的活题了。从构思到下笔再到斟酌语句,半小时岂能完成。当然要想完成也容易,怎么办?应付性的写呗。但是那样既浪费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又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对于布置作业本身还有什么意义呢?仔细考虑一下,有时我们是怪不得学生的不认真的。
5.考试的指挥棒让我不得不因它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没有空余的时间来传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学生自从走入初中就开始明显的感觉到了压力的来临,他们开始被学校、老师、家长催促的不停的转动,没有喘息的机会,这一转就是六年。每本教科书中都有类似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活动建议,那本该是学生非常乐于参加的。但是每当时间有限,任务多多时,他们在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不得不选择在自己的房间多做些练习,多背些单词。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素质,处理事物的能力……就是这样被一年一年忽视掉了的。现实如此,我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也是忙的团团转,那我们还能怎样很好的开展什么办报活动,朗诵兴趣小组,美文交流会呢。课本上的实践活动就这样也成了一纸空文。
因此,只能说,是现实逼迫着我和我的学生在教学与求学的过程中距离趣味性的语文学习越来越远。就这样,我在忙碌、自责、迷茫和忏悔中送走了我的第一届成绩优异,但满眼毫无生气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我本应因为他们在中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感到骄傲的,但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又开始了新的担心:他们在高中,会不会又遇到了一个象我一样的老师,于是未来的三年里,依然这样面无表情地学着,记着,背着……而我将又见到新的一届学生,在他们厌倦又无奈的表情面前,身不由己地重复着将要考试的内容……
编辑短评:这位老师参加工作才三年,却已深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也许很多老师的激情就是这样被浇灭的。我们每个人都该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做才能不至于这样。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一位初入教坛的语文教师的心声发布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