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的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妙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知状况的前提下备课。准备投影及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朗诵

1.自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可选最喜欢的一段,可接力读)找感觉。教师和班级的“朗读大师”(学生)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2.赛读

将全班分成甲乙两大组,各组选主持人一名,将课文五个段落分成三部分,1和3为一部分,2和4为一部分(甲乙分组读),第5段单列为一部分(甲乙合读)。甲乙两组由抽签或掷硬币方式公平选择前两部分内容,由各自主持人召集,确定本组读的形式。(评分标准:全体参与程度,读的技巧,声音大小,整齐性,准确性,有无情感)甲乙按自然段的顺序读自己的部分,甲读乙观察,乙读甲观察,甲乙挑出对方声音小的,不流畅的,热情不够的各一名,朗读课文,多给他们参与、锻炼的机会,评出进步者。甲乙各选出己方读得最好的三位(声大、准确、入情)代表本组比赛,选出最优秀者。

比赛中由班级的“小包公”和“朗读大师”作评委。

3.赏读

教师与最优秀者比赛,全班同学评判打分。

4.小结

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鼓励合作精神,一帮一,一对红;肯定团队精神,重参与,重过程,轻结果;讲解朗读技巧:长句短读,排比有力,冒号停顿,节奏舒缓;指明情感主线:歌颂赞美,情感深沉,读出同情,读出自由美。

积累、仿写、感悟

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整体感悟

1.全班分成六到八个组,交流预习时各自的整体感悟,选择一名记录人,收集记录大家的发言情况,推荐一名代言人,总结本组研讨情况(发言人数,发言人次,整理结果,思考方法)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评价中小结,重点以学生的概括为结论,肯定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重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不必过分强调结果。

3.出示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参及专家们的整体把握分析,供学生参考,重点挖掘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和与专家们不约而同的想法,使学生体验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道理,鼓励学生“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追求精神。

4.学生根据上述三方面,用自己的话整理笔记。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笔记。

板书设计

1.文体:既是科学小品,又是优美散文。

2.内容:用文学笔调描绘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不同形象。赞美自由之马,同情被奴役的马。

3.结构:

马 一、(1~2)人类驯养的马 勇毅

驯良

被奴役

当玩物

马 二、(3~5)天然野生的马 美质

美德

美貌

4.艺术风格:人性化描写。

小结提示:结构划分时,学生倾向于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人类驯养的马的品质,第二部分(3~4)天然野生的马的品德,第三部分(5)通过对比介绍马的外貌特征。这种划分言之成理,不要否定。

局部探究: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1.展示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电脑或投影),肯定学生的预习劳动,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表扬优秀,鞭策落后。通过学习小组解决一般问题。

2.出示最集中的能体现《马》文重点难点的问题,问题和学生的名字一起展示在黑板上,供师生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有种成就感,他们会继续探究下去;研究问题的学生会受到鼓舞,会更好地去发现问题)。

a.学生甲:“给马戴项链”是不是“侮辱”?(疑难词句)

b.学生乙:为什么用七种动物的丑来比马的美?它们真的丑吗?(写作方法)

c.学生丙:人工与天然哪个更美?(现实困惑)

……

出示教师根据上述三问整理出的变式问题

d.养马人给马戴项链时,心里是什么感情?(不同见解)

e.你也不喜欢七种动物吗?(目的使然)

f.怎样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化妆现象?(求异思维)

……

3.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遇到的障碍,老师不要急于包办,可采用给学生提供“马”的相关资料或印发《教参》中“有关资料”部分,让学生再认识、再理解,充分表达,尽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讨。

资料中有几处关键点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

a.欧美人与自然很和谐,狗选美,鸡选秀,人与动物较我们更贴近。欧美的动物在心中,我们的动物在口中。

b.布封是博物学家,为什么对马情有独钟?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是用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表达的?对不喜欢的事又是怎么样表达的?对马的认识与布封都一样吗?

4.小结学习情况,启发学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参与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智力是多元的,体验是独特的;探究是多向的,答案是多彩的。

作业

围绕学生乙的问题:“为什么用七种动物的丑来比马的美?它们真的丑吗?”广泛收集资料,写篇关于马或你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的小论文。 (要求使用比较法,题目自拟)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29 马发布于2020-11-16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