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专题研究,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动物保护意识。
教学目的:
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
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步骤:
一、从标题入手,初步了解文章所写中心。引导学生看课文标题,引发学生思考:本文用“国宝——大熊猫”作为标题,你觉得有什么含义?其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二、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嬉(xī)戏憨(hān)态可掬(jū)濒(bīn)危璀璨(cuǐcàn)
邛崃(qiónglái)浩瀚(hàn)栖(qī)息孤僻(pì)
分娩(miǎn)翌(yì)日繁衍(yǎn)
三、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1.熟读课文之后,如果让你来介绍大熊猫,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可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上台介绍大熊猫)
明确:外形特点:可爱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2.作者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其中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根据学情,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生动的说明方法:引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诠释等,以及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不必过细分析。)
3.小组讨论:文章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的?
明确:
4.结合课文以及你所了解的有关情况,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大熊猫生活现状:学生可根据有关资料,围绕大熊猫濒临灭绝,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为主题,展开专题研究。
1.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2.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子课题。
3.分工合作,拟定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
4.交流、汇报。
(不断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部分可在课余完成,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及参考有关资料,写一篇保护大熊猫的倡议书。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对于面临濒危的大熊猫,现在虽然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但是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严重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质量。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当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教学步骤:
1.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2.熟读课文,自主设计表格、提纲等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3.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对课文做补充。比一比:哪一组又多又详细。
4.课后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建立保护区的意义。
5.为保护大熊猫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开展一次“救救大熊猫”的主题策划活动。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借助辩论这种形式,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思辩能力,激发他们关注大熊猫的命运,关注大自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步骤:
1.对于面临濒危的大熊猫,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拯救它们呢?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是否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拯救大熊猫这一物种?中国是否还能继续把大熊猫作为“和平大使”赠送出国?对此,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呢?(鼓励学生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2.根据以上所提问题(既可以是老师提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的问题),确定一个辩题。
3.自主选择正反方,分工合作收集资料,为辩论充分准备。
4.开展辩论。
5.写一篇辩后感,谈谈自己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6.课后可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资料整合平台】
草原上的逻辑
非洲盖蒂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味道甘冽的草。这种甜草至今没有绝迹,不是气候挽救了它们,也不是缺羊少牛。草原东部生活着四十多万只高大的牛头羚,一种集羊的善啃和牛的海量为一体的食草动物。按食量计算,这四十万只牛头羚足以在一个月内将塞伦盖蒂东部、西部或任何一部分草原啃秃。不用担心的是牛头羚们从来就没停下脚步仔细品尝过草的味道,它们只是匆匆地将草的枝叶捞上几大口就仓惶而过,因为他们身后追赶着猎豹、狮子、老虎和土狼。
牛头羚个头庞大,力量惊人,行动迅捷。但它们却时刻遭受着其他食肉者的威胁。猛兽袭击时它们从不团结起来抵御,它们只会惊惶奔逃,将弱小者甩在队伍的尾部。当弱小的同类被捕后,所有的牛头羚都会驻下脚步,长喘一口气,就在猛兽的旁边啃起草来,因为它们知道一只同类被杀,就会换来片刻的安宁,而猛兽也似乎与它们达成了这种默契,有一只供食了,就不再惊扰其他。面对险境,即使母牛头羚也不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亲生骨肉。
猛兽捕食的都是弱小的牛头羚,弱小者遭淘汰,会不会使牛头羚进化成一种过于强大的动物呢?而事实上强大者暴亡。强大者担当着对未知环境不断探索的重任,始终奔跑在队伍的前列,还要为争夺配偶权而决斗,体力消耗大,面对更多的是挑战和危险。牛头羚中寿命最长的是中等强壮者,牛头羚始终没有进化成草原之王。
按照人类直线进化的逻辑,力量最大、速度最快、能力最强者占尽先机,应显王者气象。塞伦盖蒂草原上力量最大的属狮,速度最快的属豹,捕杀能力最强的属虎。按说狮应当是当之无愧的百兽之王,但狮跑不过猎豹;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却时常遭受虎的袭击;虎的速度比狮快,力量比豹大,但在塞伦盖蒂,虎已基本绝迹。
不单虎,豹和狮都濒临灭绝。这些傲视异类堪称王者的猛兽是如何从草原上减少的呢?人们不断变换角度猜测:虎能力太强,它们无需团结与合作,连恋爱、交配的机会都省略了,****和生殖能力严重退化。猎豹跑得太快,为了卫冕陆上速度冠军的称号,保持流线的体型和过于轻巧的体态,它必须少吃多餐,这样就得不断地捕食,连续三次捕食无获就难免饿死之虞,五次捕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雄狮时常杀死自己的子女,它太要强了,容不得“长江后浪推前浪”。当然,这些还远不是问题的全部和最终的答案。
无论是猎豹、狮还是虎,它们的口中之食常被一种叫非洲土狼的犬科动物生生抢去。非洲土狼个头不大,形态猥琐,面貌丑陋,体型距流线理论相去甚远;口太小了,这使它的咬合面积和力量又受到较大限制;爪子适应于刨土,但不大适应于格斗和攀爬。无论从哪个角度比较,土狼都远不是猎豹、狮、虎的对手,但在塞伦盖蒂草原上,土狼的确能够从它们口中夺食,而且时常以猎豹天敌的身份出现。土狼与猎豹争战,往往是挑起者。土狼滋扰猎豹,猎豹奋起追讨,土狼拔腿就逃;猎豹停下歇息,土狼再行滋扰,如此你追我扰,你追我逃,个把钟头后,猎豹就累得大气长喘。这时,两只前后夹击的土狼就能置猎豹于死地。
土狼们更多地依赖其他猛兽坐享其成,还偏嗜腐食,它没有进化到超群出众规模生存的地步;它们常“兄弟反目”,自相残杀。草原上的土狼是打洞穴居的,而塞伦盖蒂的雨是突然来临的,洪水通常瞬间暴涨,每个雨季的到来,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土狼会因为来不及钻出洞穴而淹死。这种死亡解释偶然得令人起疑,但千万年来土狼的确一直这样死着。土狼到底没有成为塞伦盖蒂草原上最庞大的动物群体。
草原上有王吗?我只看见那些实际生存过、生存着的动物、植物和一切生命。
(《散文》2002年第1期)(有删改)
阅读思考:
1.文章写了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的自身原因,称“这些还远不是问题的全部和最终的答案”,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2.根据文章有关内容,概括说出土狼没有成为草原之王的原因。
3.读了文章以后,你觉得谁应该是草原之王?塞伦盖蒂草原是否一定有必要出现草原之王?请谈谈你的看法。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国宝——大熊猫》教案发布于2020-11-16